2.朗读5-7节。问:你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中悟出一个什么真理?
回答要点:悟出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鱼肉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唾弃。
1.朗读第3、6两节。问:谁愿意做野草?你怎么知道?他为什么愿意做野草?
回答要点:鲁迅愿意做野草。从他写的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可以知道。
野草“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我自爱我的野草。”若没有黑暗社会,我的《野草》便无由产生,所以“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是指黑暗的旧社会,我当时憎恶它。我相信革命的“地火”总有一天会迸发出来,野草虽被烧尽,但是也烧尽了黑暗社会所产生的一切,所以鲁迅愿意做野草。
问:“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的含义是什么?
回答要点: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却,被人民唾弃。“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的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鲁迅)
《有的人》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言简意赅,包含深刻哲理。作者爱谁赞颂谁,恨谁鞭挞谁,泾渭分明。诗的语言简明而又朴素,修辞方法运用自如。这些都需要认真体会。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8.朗读全诗。
7.分析5-7节。
问:既然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截然相反,那么人民群众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试用具体诗句说明。
回答要点:每节诗的前两句都写了人民群众“以牙还牙”,严惩反动统治者:①“把他摔垮”,即把他们打倒、推翻。②“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他们早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③“他们的下场可以看到”,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下场可耻。
每节诗的后两句都写了人民群众“知恩报恩”,称颂鲁迅这样的人:①“人民永远记住他”。②“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看,到处有赞颂鲁迅的文章,到处有鲁迅著作,鲁迅塑像,鲁迅公园,鲁迅纪念馆……鲁迅的光辉形象永远浮现在人们的脑际。③“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毛泽东都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6.分析2-4节。
问:为什么两种人的生死价值截然不同呢?
回答要点:主要是由于他们对待人民群众有截然相反的态度。
问:他们都是怎样对待人民群众呢?
回答要点:每节诗的前两句都写反动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①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为非作歹,骄横凶残。②恬不知耻地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③残酷地榨取民脂民膏,使人民家破人亡,无法生活。
每节诗的后两句都写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暗引鲁迅《自嘲》诗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暗引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题辞》中的话:“我自爱我的野草……”,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③为多数人更好地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分析第一节。
我国古代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这样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啊!一个人怎样生,怎样死才有价值?诗人臧克家在这首诗的开头,就给反动统治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这两种人的生和死作出正确的评价。
问:诗中的“活着”,“死了”,“死了”,“活着”,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活着”的已经“死了”,而“死了”的反倒“活着”?
回答要点:前一个“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个“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动阶级“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其实是“死了”。像鲁迅这样的人“死了”,却虽死犹生,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所以说他们还“活着”。
4.初步谈话:有的人指什么?这些人都是怎样的人?结局怎样?
回答要点: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结果是下场可耻,遗臭万年。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和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革命事业,结果是赢得人民的尊敬和赞颂,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