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相关知识:
本文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57岁,因为此时正处于东晋末期,社会环境是战乱纷呈,生灵涂炭。他拒绝同统治者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隐居农村已十余年,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作者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文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读这篇课文,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能为力的思想矛盾。
[整体感悟]
1、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3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有《陶渊明集》。
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甚异之:对这儿景色感到很惊异。
穷:走尽。
其中往来:在那田野里来来往往。
怡yŠ然自乐:都安闲快乐。
具:详细。
妻子邑yŒ人:妻子儿女;乡邻们。
复延:又请。
不足:不值得。
高尚士:志向高洁的隐士。
阡qin陌m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可以互相听到。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问津:问路。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四)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用原文回答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A. B. C.
(二)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一)、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 )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 )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 )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
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