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048  216056  216062  216066  216072  216074  216078  216084  216086  216092  216098  216102  216104  216108  216114  216116  216122  216126  216128  216132  216134  216138  216140  216142  216143  216144  216146  216147  216148  216150  216152  216156  216158  216162  216164  216168  216174  216176  216182  216186  216188  216192  216198  216204  216206  216212  216216  216218  216224  216228  216234  216242  447090 

2、选择其中一首诗词进行扩写。

试题详情

1、背诵并默写

试题详情

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附板书:

        凭吊潼关估计----峰峦、波涛、宫阙成土

《潼关怀古》

(咏史诗)   抒发深沉感慨----兴、亡,百姓苦

试题详情

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尾两句,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和认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出诗人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价,顿生感慨之情: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试题详情

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试题详情

2、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试题详情

1、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试题详情

8、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诗歌。

附板书:

       把酒问天  不知何年

    上阕             由月感发-求美好生活

       欲归又恐  起舞弄影             情景交融

《水调    月照无眠  不应有恨             情趣盎然

歌头》 下阕             感月怅别-表思念情怀

       人有离合  千里婵娟

试题详情

7、品诗,品评诗句、感受哲理美: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阕先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接着表现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最后唱出放达宽慰之语。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试题详情

6、教师提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