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 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A、(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寞空旷没有别的人。
B、(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缠绕着,静悄悄地,没有别的人。
C、(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地,没有别的人。
D、(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缠绕着,没有别的人,感到寂寞。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A、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B、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C、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
D、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
5. 下列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自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跟随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久居 可以
C、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清澈
以其境过清 冷清
D、以其境过清 因为
卷石底以出 来
4. 对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岸,卷石底以出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B、四面竹树环合 意动用法,以……为环。
C、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动词,在空中游。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2)如鸣佩环,心乐之 ( )
(3)蒙络摇缀 ( )( )
(4)佁然不动 ( )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 )
(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 )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 )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9)凄神寒骨 ( )( )
(10)悄怆幽邃 ( )( )
2.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下见小潭,水犹清冽。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C、闻水声,如名佩环。
D、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1. 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为坻(dǐ) 参差披拂(cēn) 隔篁竹(huáng)
B、佁然不动(yǐ) 俶尔远逝(cù) 卷石底以出(juǎn)
C、往来翕忽(xī) 悄怆幽邃(chuàng) 青树翠蔓(màn)
D、犬牙差互(cī) 寂寥无人(liào) 斗折蛇行(dǒu)
8. 小结: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情景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7. 问题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①游鱼的“佁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6. 整体感知:
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到“水尤清洌”)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小丘”,即前一篇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中说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参照物。“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水声悦耳,引动了作者的好奇,当然要去看个究竟。“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是寻到小石潭的经过。“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呼应,又为后文的“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设下伏笔。“水尤清洌”,循声而来,直写潭水,极其自然。“尤”字,是拿它与前篇的钴鉧潭相比。
第二层(“全石以为底”到本段结尾)写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为底”,着意突出了一个“石”字,又暗含了一个“小”字。“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屿、嵁、岩,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无比,再抬头环顾潭的四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在轻风中“参差披拂”的景象,不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的水源。也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又暗示了石潭之小。“空游无所依”也贴切地描绘了鱼儿的动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静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动态。从这动静交错的描写中作者刻意抒写了鱼儿的“欢乐”,“似与游者相乐”。人迹罕至,幽深寂静的环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动。短短的几十个字,把物态、物情、感受全写出来了。
第二层(第3段)写潭的水源。“潭西南而望”写水源方向。抬头远望,这一层是由近及远地写。“斗折蛇行”,北斗横陈,静态,蛇行蜿蜒,动态。“明灭可见”,写远望那溪流时隐时现的景观。“其岸势犬牙差互”,用几个字扩展一笔,写出了溪流的“岸势”。而溪水来路迷离扑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层神秘。文句虽短,但韵味隽永。
以上两幅图画,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远景,写得都极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了开头的“隔篁竹”,又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反映了当时很压抑的心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写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由。这一句是“曲笔”;并非是作者的游兴已尽,实在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这儿了。从这层意思上,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的痛苦。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