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113  216121  216127  216131  216137  216139  216143  216149  216151  216157  216163  216167  216169  216173  216179  216181  216187  216191  216193  216197  216199  216203  216205  216207  216208  216209  216211  216212  216213  216215  216217  216221  216223  216227  216229  216233  216239  216241  216247  216251  216253  216257  216263  216269  216271  216277  216281  216283  216289  216293  216299  216307  447090 

1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彩屏显示。)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试题详情

11.讨论以下问题: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试题详情

10.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试题详情

9.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试题详情

8.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彩屏显示。)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试题详情

7.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试题详情

6.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试题详情

5.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彩屏显示录像:潭水、游鱼画面。)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彩屏显示。)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

   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试题详情

4.点一个小组读第二自然段。

试题详情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