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146  216154  216160  216164  216170  216172  216176  216182  216184  216190  216196  216200  216202  216206  216212  216214  216220  216224  216226  216230  216232  216236  216238  216240  216241  216242  216244  216245  216246  216248  216250  216254  216256  216260  216262  216266  216272  216274  216280  216284  216286  216290  216296  216302  216304  216310  216314  216316  216322  216326  216332  216340  447090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是一篇绝妙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千钧有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湖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试题详情

(1)孟浩然《望洞庭洞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下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试题详情

庆历四年  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   人和,

(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做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   具 兴。  乃  重修  岳阳楼,增 其  旧制,刻唐贤   今人诗赋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整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于其  上。   属予  作文 以 记  之。

在它的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  长江,  浩浩汤汤,

我看巴陵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一个洞庭湖上。湖口衔着远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备矣。

宽阔无边; 早晨晴朗,傍晚阴暗,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细了。

然则       北  通 巫峡,南 极 潇  湘,   迁客     骚人,  

既然这样,那么(它)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达潇水和湘水,那些降职外调的官员和诗人,

多会于 此,   览   物     之情,得  无   异乎?

大多聚会在这里,他们观赏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   霏霏,  连月  不开,   阴风   怒号,   浊浪  排空;

象那连绵的细雨纷纷地下着,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凉的大风狂怒地吼叫,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

日   星  隐  曜,山岳 潜  形;商  旅  不 行; 樯  倾   楫 摧;  

太阳和星星都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了船浆断折;

薄暮  冥冥,虎  啸   猿 啼。    登  斯楼也,则  有  去国   怀 乡,

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吼叫,猿猴哀鸣。(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调离国都,怀念家乡,

忧   谗   畏   讥, 满目  萧然,  感  极 而   悲  者 矣。    

担心遭人诽谤,害怕人家讥笑,满眼是萧条景象,感慨到顶点而十分悲愤的那种心境了。

  至若春和  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至于春日和暖,阳光明媚,湖水平静无波,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

沙鸥  翔    集,锦鳞     游泳; 岸  芷   汀  兰, 郁郁  青青。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而或  长烟  一空,  皓月    千里, 浮  光   跃     金,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月光把跃动的微波变成金色,

静   影  沉    璧,渔   歌互  答,此  乐 何 极!    登 斯  楼也,

静静的月影象沉下去的玉璧,渔民的歌声互相应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这座楼,

则  有 心 旷  神  怡,  宠  辱 偕 忘,把  酒  临 风,其  喜洋洋者 矣。

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耀、耻辱全都忘掉,端起酒杯,面对清风,那真是无比的快乐啊!

   嗟夫!予尝  求  古  仁人之  心,  或  异   二者之为, 何   哉?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仁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不以  物      喜,不以 己       悲;    居  庙堂之高

(他们)不因客观环境(好)而高兴,不因自己(境遇不好)而悲伤;(他们)处在高高的庙堂上

则  忧其民;  处  江湖之远 则 忧其君。 是   进  亦 忧,退   亦 忧。

就为老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上就为国君担忧。这样在朝做官也担忧,退居民间也担忧。

然则   何  时而 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后而乐”乎。

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大概(他们)定要说:“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噫!微  斯人,吾 谁与归?

唉!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时    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记时间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试题详情

⑴百废兴:“具”通“俱”,都,全,皆

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试题详情

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⑵胜状:胜景,好景色

⑶此则岳阳楼之在也:景象

国怀乡,忧畏讥:去:离开;谗:说别人的坏话

忘:宠:荣耀;偕:一起,一同

⑹吾谁与:归依

⑺骚人:诗人

⑻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⑼淫雨:连绵的雨

⑽至若春和明:日光

⑾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留在树上

⑿锦鳞:美丽的鱼

⒀何极:哪有穷尽

⒁予尝古仁人之心:探求

⒂长烟空:全

⒃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⒄连月不:放晴

⒅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试题详情

文章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试题详情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对着洞庭湖,其前身为三国时东吴都督鲁肃训练水兵的阅兵台。自古以来,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试题详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和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试题详情

3.正确理解以下文言句子。

(1)“正患无隙以规之。”句意最恰当的一项

[   ]

A.正担心没有空闲去规劝他。

B.范文正担心没有机会规劝他。

C.正患上疾病没有时间去治它。

D.范文正怕他误事,又没有时间去规劝他。

(2)“自庆阳帅谪巴陵。”句意最恰当的一项

[   ]

A.从庆阳率先到巴陵做太守。

B.从庆阳改派到巴陵当太守。

C.从庆阳统制降职到巴陵郡。

试题详情

2.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

(1)选出与“为众忌嫉”句中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选出与“正患无隙以规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