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311  216319  216325  216329  216335  216337  216341  216347  216349  216355  216361  216365  216367  216371  216377  216379  216385  216389  216391  216395  216397  216401  216403  216405  216406  216407  216409  216410  216411  216413  216415  216419  216421  216425  216427  216431  216437  216439  216445  216449  216451  216455  216461  216467  216469  216475  216479  216481  216487  216491  216497  216505  447090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试题详情

3、补充课文字词解释,再读课文。

主来诉:失主/起诉     杀而鬻之:表顺接/代牛

惊服:吃惊/叹服       徙知端州:平迁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因为/都/用来/赠送

使契丹:出使       其人遂无以对:就,于是/用来/应对,回答

虽甚嫉恶:即使/很,十分      不从吾志:听从

试题详情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试题详情

   “青天大人”是我们对封建社会清正廉明的官吏的美,其中包拯青天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今天来学习这篇古文《包拯》。

试题详情

   通读课文,熟悉课文。读准字音。

试题详情

(二)

哀溺文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河东集》)

12、柳宗元,字   ,  代散文家,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家   并称。

1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永之氓咸善游(咸: )

⑵中济,船破,皆游(济: )

⑶曰:“何不去之?”(去: )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⑵汝愚之甚。

15、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   的描写方法。

16、请你谈谈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从中你受到何种启示。

《包拯》答案

1.《宋史•包拯传》;脱脱;元代 2.略 3.⑴但,只管;卖⑵赠送⑶仅仅,刚好⑷黄河水清,比喻不可能发生的事⑸到,往⑹指家族墓地 4.略 5.⑴为什么割了(他的)牛舌反而又状告他?⑵包拯命令制造的人只做够进贡的数量,年终回家不带一块砚池。⑶涿州也曾经开过大门,刺探边疆军情不一定要开便门吧?⑷征召代理掌管开封府,升任右司郎中。 6.略 7.⑴在朝廷⑵收敛手脚⑶私人信件⑷平民 8.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 9.其一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使官宦们害怕,老百姓广为传诵;其二是改革旧制,使老百姓容易从正门直接告状伸冤。 10.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11.言之成理即可。 12.子厚;唐;韩柳 13.⑴全,都⑵渡⑶除去,抛弃 14.⑴有五六个人乘一小船横渡湘水。⑵你太愚蠢了。 15.语言、动作 16.原因: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

试题详情

(一)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7.解释下列词语:

⑴拯立朝刚毅(立朝: )

⑵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敛手: )

⑶平居无私书(私书: )

⑷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布衣: )

8.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

9.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10.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 ;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

11.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试题详情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知道他的哪些事?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

试题详情

5.译句: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⑶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⑷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