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359  216367  216373  216377  216383  216385  216389  216395  216397  216403  216409  216413  216415  216419  216425  216427  216433  216437  216439  216443  216445  216449  216451  216453  216454  216455  216457  216458  216459  216461  216463  216467  216469  216473  216475  216479  216485  216487  216493  216497  216499  216503  216509  216515  216517  216523  216527  216529  216535  216539  216545  216553  447090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借题发挥,借记抒怀。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叙事――――――作记缘由

写景――――――阴 晴  对

抒情――――――悲 喜  比

 议论――――――主旨思想

试题详情

 以主旨句带动全文的分析,设计如下思考题:

(1)   整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2)   理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3)   叙事部分交待了什么?

作记缘由

(4)   写景部分写了什么?表达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

阴――――晴(对比)

悲――――喜(对比)

(5)个别找出描写洞庭湖上阴冷画面和晴明画面的语句和写登楼者不同心情的语句。(配合画面)

(6)如何理解议论部分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志向?对你有何启发?并举例说明。(集体讨论,重点探究)

试题详情

(三)个别疑难句子,共译。

试题详情

(二)小组民主讨论,互译。

试题详情

(一)结合书下注释,默译。

试题详情

补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遇到排斥被贬放邓州任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上任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作。

试题详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这节课我共同赏析这篇千古名文。

试题详情

[同步达纲练习]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守(zhē) 郡县(jūn) 诗赋(fù) 衔接(xián)

B.吞没(tēn) 朝晖(huī) 骚人(sāo) 霪雨(yín)

C.樯倾(qiáng) 冥冥(míng) 潜行(qiǎn) 波澜(lán)

D.汀兰(tīng) 皓月(hào) 偕忘(xié) 神怡(yí)

(2)请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③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好景色)

朝晖夕阴 (日光)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任太守)

百废具兴 (兴办)

C.南极潇湘 (尽)

薄暮冥冥 (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 (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下面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不认为环境好就可以高兴,不认为个人失去就可以悲伤。

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高兴,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伤。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填空。

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负。

③课文中含有的成语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归:归依。

试题详情

5.偕:一起,一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