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376  216384  216390  216394  216400  216402  216406  216412  216414  216420  216426  216430  216432  216436  216442  216444  216450  216454  216456  216460  216462  216466  216468  216470  216471  216472  216474  216475  216476  216478  216480  216484  216486  216490  216492  216496  216502  216504  216510  216514  216516  216520  216526  216532  216534  216540  216544  216546  216552  216556  216562  216570  447090 

3.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试题详情

2.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试题详情

1.作者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试题详情

4.两句相对。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句自对: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资料链接  

试题详情

3.略。

试题详情

2.有两处译得不正确:(1)“是进亦忧”把“是”译成“真是”不对。“是”是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为“这(真是)……”。(2)“然则”误译为“然而”,应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一

试题详情

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答案提示:

试题详情

3.第3自然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自然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后”吧。

试题详情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   )  薄暮冥冥(   )   浩浩汤汤(   )   岸芷汀兰(   )

  郁郁青青(   )  宠辱偕忘(   )  嗟夫(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