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382  216390  216396  216400  216406  216408  216412  216418  216420  216426  216432  216436  216438  216442  216448  216450  216456  216460  216462  216466  216468  216472  216474  216476  216477  216478  216480  216481  216482  216484  216486  216490  216492  216496  216498  216502  216508  216510  216516  216520  216522  216526  216532  216538  216540  216546  216550  216552  216558  216562  216568  216576  447090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要求: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教师作好指导,从中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试题详情

1.这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请划出有关语句。

试题详情

(三)分组朗读三四两段,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体会作者写景的形象性。(男生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3)

试题详情

(二)疏通文意,多种形式检查翻译情况

1.第三段(8)

1)通过讲解难词难句来疏通文意

难字词(要求掌握其含义)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虎啸猿啼(长声吼叫)(悲啼)

难句翻译“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教师引导抓住关键词“登...也,则有....”师生集体试译

教师明确

2)提问检查翻译情况(上一节已布置了课外作业)

A.一中下生翻译“若夫.....山岳潜形”

B.中等生翻译“商旅....虎啸猿啼”

2.第四段(5)

1)学生结合课外作业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是难字、词、句)自由提问,相互解决,教师作好调控,并注意抽查个别问题。例如:

难字词   春和景明(日光)  而或(有时)  一碧万顷(一片)  皓月千里        心旷神怡   长烟一空(全)

难句    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也(注意与上一段的难句比较, 从中掌握翻译的方法)

试题详情

(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领略洞庭湖“气象万千”之“大观”(4)

    看录像,要求结合文字与录像,体味岳阳楼一阴一晴的生动景象及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之情。

试题详情

2.教师指出:课文3、4自然段主要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节课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看看迁客骚人览了什么物,由此产生了什么(之)情?(板书1)

试题详情

1.抽查中下生翻译“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试题详情

3.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试题详情

2.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试题详情

1.作者作品。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