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441  216449  216455  216459  216465  216467  216471  216477  216479  216485  216491  216495  216497  216501  216507  216509  216515  216519  216521  216525  216527  216531  216533  216535  216536  216537  216539  216540  216541  216543  216545  216549  216551  216555  216557  216561  216567  216569  216575  216579  216581  216585  216591  216597  216599  216605  216609  216611  216617  216621  216627  216635  447090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试题详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试题详情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试题详情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试题详情

7.    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试题详情

6.    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题详情

5.    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试题详情

4.    板书设计

 

试题详情

3.    研习课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明:叙述、描写、抒情

2)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景
修辞
作用
特点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