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647  216655  216661  216665  216671  216673  216677  216683  216685  216691  216697  216701  216703  216707  216713  216715  216721  216725  216727  216731  216733  216737  216739  216741  216742  216743  216745  216746  216747  216749  216751  216755  216757  216761  216763  216767  216773  216775  216781  216785  216787  216791  216797  216803  216805  216811  216815  216817  216823  216827  216833  216841  447090 

㈠初步谈话,理解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2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齐答)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你们可爱的家乡--云南有好几千里。如果说云南的石林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

 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妙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教师及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学生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后理解 “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㈡、检查预习,反馈交流

 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

 生: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㈢、观看录像,感受情景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㈣、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可以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

 生:(齐读)

 [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

 师: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熟读后紧接着让学生背诵,强化一下记忆,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个句子连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

 ㈤、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先读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综合,最后学生水到渠成,很轻松地将这一段课文背诵下来。这样达到了及时将学到的精彩的语言积累起来的目的。]

试题详情

6.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试题详情

5.文中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翻译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________________”者是也。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既望(   )  ②际天(   )

③既而(   )  ④沃日(   )

试题详情

①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