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733  216741  216747  216751  216757  216759  216763  216769  216771  216777  216783  216787  216789  216793  216799  216801  216807  216811  216813  216817  216819  216823  216825  216827  216828  216829  216831  216832  216833  216835  216837  216841  216843  216847  216849  216853  216859  216861  216867  216871  216873  216877  216883  216889  216891  216897  216901  216903  216909  216913  216919  216927  447090 

3、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试题详情

2、课文具有很强的寓意,你认为“两条路”分别指什么?

试题详情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老人仰望昊( )天,苦恼地失声喊道……

⑵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泫( )然落下。

⑶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逡巡(  )徘徊,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

⑷你们在黢( )黑的册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

试题详情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试题详情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试题详情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试题详情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试题详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