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燕地寒:燕(归的古燕国,今北京一带。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
悦的感情。
2.导语。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
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
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
入生哲理。
1.作者简介。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
公安县)人。万历进土,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
道、弟中道均有才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
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
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
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
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
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廿 鹄 鬣 茗 罍
蹇 倩 髻 鬟 浃
乍 澈 靧hui4 曝 呷 xia1
4、 理清线索,强化记忆,争取背诵第二自然段。二、主题探寻 这篇游记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三、基训巩固
作业设计: 见"知识盘点"
3、 探究(1) 本文写的是初春之景,"初"字在文中有哪些体现?目的:体会作者那颗善感的心。(2) 你能试着发现本文在写景状物上有哪些特点吗?试试看谁最具备发现的眼光!最具备科学家的头脑!目的:积累学习写景方法。特色探幽:明确 ①白描的手法。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是用极为简练单纯的笔法将其勾勒出来。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②拟人的写法。把景物拟人化,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也便于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进作者的感情色彩。我们来看作者对鸟和鱼的描写:"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首先是因为作者心头荡漾着春天的喜悦。 ③生动的比喻。文中的比喻主要是用来写景的,如用"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来比喻明亮的春水,用"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比喻积雪融化后的山峦,这两个比喻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显得优美熨帖,同时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本文中的比喻也有写人的,用"若脱笼之鹄"来表现自己终于得以出游的愉悦,真是再真切生动不过了。
2、 默读课文:要求:(1) 用欣赏的眼光读课文,说出自己的发现或提出一个有发现意义的问题。(2) 同桌或者前后位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1、 导入会晤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担任过吴县知县、京兆校官等,中间两度告归。晚年定居沙市(今湖北省沙市)。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公安派"的代表作家。兄弟三人中,也以他的才气和成就最高。他的散文力求自由解放,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有《袁中郎全集》。背景回放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则》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由于所任职务比较清闲,使得他有空闲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写于此时。以上两点可以由有参考资料的学生讲解。教师导入语:《西湖游记》中描写西湖全景的名句"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光如绫,温风如酒"(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回忆)。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写景偏重表现自然之美,《满井游记》也有这样的特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