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6948  216956  216962  216966  216972  216974  216978  216984  216986  216992  216998  217002  217004  217008  217014  217016  217022  217026  217028  217032  217034  217038  217040  217042  217043  217044  217046  217047  217048  217050  217052  217056  217058  217062  217064  217068  217074  217076  217082  217086  217088  217092  217098  217104  217106  217112  217116  217118  217124  217128  217134  217142  447090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____________  祖母____________  备____________  吹____________  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请按原文填空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试题详情

2、你的想象力和写作水平如何?下面这道题可以帮你测试一下。

天下最无私的是母爱,请你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试题详情

1、在孩子们的记忆长河中,母亲的形象是伟大的、崇高的。请你给母亲拟一句表达赞颂之情的语句(要求仿照格言、警句的形式)。

                        

                      

                      

                      

                      

                      

试题详情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想一相  说一说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学们,你有否听到过这句格言?是啊,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其实也能体现出他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具体情景,想一想,到底该怎么说为好呢?

   假如某报社记者就中学生“减负”的话题,采访你校初中部分同学、老师和家长,下面是被采访者对“减负”的各种看法。

  (1)初一的一位同学欢迎“减负”,但他却不完全理解“减负”的意义,他得意地向记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二的一位同学对初一这位同学的话却有不同看法,他非常赞成“减负”,并结合“减负”前后的体会,深有感触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家长担心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们普遍认为应当正确对待“减负”,一位老师强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是被采访的对象,自己会怎样看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视窗

试题详情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试题详情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试题详情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文中画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试题详情

春 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握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的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握握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握握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握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握母亲的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提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                                   。

试题详情

5.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归纳。并请你收集几句歌颂母爱的诗歌或名句,写在下面,并注明出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