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二自然段写 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 ,点明了主题。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和反动势力,赞美白杨树收尾。
学生口答:课文在1、4、6、8四个自然段中直抒胸臆,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师点拨:填空练习反映了作者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线索,本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 把白杨树与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学习第一段。
(1)第一段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段与下文的关系。
提挈全文。
学习第二段。
指名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
作者开头赞美白杨树后,却没有直接描写白杨树本身,笔锋一转,用亲切舒缓的语气,把读者带到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打出白杨、黄土高原的幻灯。)
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觉得黄土高原像“一条大毡子”。
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描写黄土高原景色?
黄绿错综:黄土--“伟大的自然力”。麦浪--“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色彩)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空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地形)
一幅雄伟辽阔的黄土高原的风景画面“扑入”视野,人们的感觉是什么?
先是“雄壮”、“伟大”,由于汽车长时间地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奔驰,人们产生了“倦怠”、“单调”的感觉。就在这时,“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白杨树,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作者要歌颂的形象--白杨,奇迹般地出现了,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作者视野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作者远看,由面收缩到点。从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第4自然段点明那是白杨树,“那”和上文中“远远”呼应,是远指。
为什么说白杨树“极普通”而又“实在是不平凡”?
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实在是不平凡”,是因为在“单调”的“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白杨树的出现出奇制胜,使人清醒,使人振奋。
描写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白杨树生长在辽阔广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壮”、“伟大”的背景中,扎根在温暖宽厚的土地母亲的怀抱里。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环境、背景与白杨协调一致,渲染了气氛、衬托了白杨。
播完录音。挂出黑板(或打出幻灯)。学生课堂练习内容:
1.给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注音:(可运用工具书。)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倔强(jiàng)
(把形声字“垠与银”,“砥与底”的形旁作比较。说说“倔强”的“强”的其他读音。)
3.划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的不平凡的句子。
2.做好填空练习,初步理解作者写作思路。
播放录音,学生边圈点勾画。要求:
1.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时代背景;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重点讲读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3.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韵律结构特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