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067  217075  217081  217085  217091  217093  217097  217103  217105  217111  217117  217121  217123  217127  217133  217135  217141  217145  217147  217151  217153  217157  217159  217161  217162  217163  217165  217166  217167  217169  217171  217175  217177  217181  217183  217187  217193  217195  217201  217205  217207  217211  217217  217223  217225  217231  217235  217237  217243  217247  217253  217261  447090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试题详情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试题详情

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试题详情

1.教师范读全文,或听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试题详情

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试题详情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试题详情

1、   导人新课。

试题详情

2.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主题、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