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这几句,描绘出一幅雪山图--群山白雪皑皑,四围茫茫一片,高原寒气刺骨,行进在雪山之中的红军部队虽已断炊,却勇敢向前。作者通过描绘这样的雪山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昂扬斗志和钢铁形象。四句三字一顿,节奏整齐,再加上演唱时深沉有力而悠长的曲调,让人对红军战士过雪山之举产生无限的景仰之情。
2.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全诗用这句话作结,作用有三。诗的第二层主要写红军战士战无不胜,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一切就在于“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末句正是对上几句内容的总结。诗题是“四渡赤水出奇兵”,诗歌末句中的“真如神”与诗题中的“奇”字相照应。细细揣摩,“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中,饱含了作者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佩和赞美之情。
1.横断山,路难行……
“路难行”,强调了横断山的通行困难,以此映衬出红军战士不怕艰难、双脚走天下的大无畏精神。这两句在诗中出现了两次,作者借助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过雪山草地
全诗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4行):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
第二层(5-10行):歌颂红军战士。
第三层(11-12行):点出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原因。
1.四渡赤水出奇兵
诗的前5行为第一层,主要歌颂了军民之间的亲密关系。
诗的后12行为第二层,主要歌颂了红军战士和毛主席。
1.四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19日,一渡赤水;
2月中下旬,二渡赤水;
3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2.雪山草地
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
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2.作品简介
课文选自《长征组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分别是其中的第四乐章和第六乐章。另几个乐章分别是:(一)告别,(二)突破封锁线,(三)遵义会议放光辉,(五)飞越大渡河,(七)到吴起镇,(八)祝捷,(九)报喜,(十)大会师。
1.作者简介
萧华(1916-1985),长征中任红军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授上将军衔。在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时写下《长征组歌》。
弃甲:丢弃武器装备。甲,指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本文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压黔境(qián) 雪皑皑(ái) 泥毡(zhān)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