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288  217296  217302  217306  217312  217314  217318  217324  217326  217332  217338  217342  217344  217348  217354  217356  217362  217366  217368  217372  217374  217378  217380  217382  217383  217384  217386  217387  217388  217390  217392  217396  217398  217402  217404  217408  217414  217416  217422  217426  217428  217432  217438  217444  217446  217452  217456  217458  217464  217468  217474  217482  447090 

3、太阳升起时的明朗画面。随着时间推移,平静时和奔涌时的湖面在初阳的照耀下那种明净纯粹的美,作者进一步用“金灿灿、亮闪闪、金光、银光”等一系列表色彩的词来体现,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展示阳光下的灿烂之美

试题详情

2、晓月渐露时的动态画面。当薄雾散去,晓月渐露时,作者先写空中的月,将月比喻为云,贴切地表现了晓月“白”而“薄”的特征;然后将视线投入变化的湖面,这种由上而下的观察条理清晰。对于湖面的描写,作者选择“无风、微风、大风”三种时刻湖面的不同变化,在比较之中勾勒出了北海由静而动的跃动之美

试题详情

1、黎明时的朦胧画面。为了突出北海的美,由岸边到湖面,先借山峦树木、台榭楼阁、柳树、灯光这些岸边景来映衬湖面宁静之美,然后用迷蒙的晨雾、雾中琼岛渲染北海的朦胧而飘逸的美。整个画面展示了黎明时分那种薄雾缭绕的诗意美

试题详情

3、黎明时分、晓月渐露、太阳升起时,作者分别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

抓住每幅画的观察顺序和描写的景物:

试题详情

2、  文章场景的描写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语句。

试题详情

1、想一想,读了课文,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

试题详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北海的早晨》。

北海位于北京市中心,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有“世界建园最早的宝城御园”之称,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它十分赞赏。北海还素有人间“仙山楼阁”之美誉,

   那么当代女作家斯妤笔下的北海的早晨又将是怎样的一幅幅美景呢?

试题详情

12.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诗歌通过描写了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封建达官贵人的丑恶无耻,热情赞美了劳动妇女的坚贞不阿和对强暴的反抗。

   ( 九 ) 课文翻译

   太阳升起在东方,照在秦家的楼上。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罗敷。罗敷最擅长的是养蚕, ( 这天 ) 来到城南采桑。青丝做了篮子提手,桂枝做了篮子的挂钩。头上梳的倭堕发髻,耳朵上戴的夜光宝珠耳坠。下边系的是杏黄色丝裙,上边穿的是紫绫小袄。走路的人见了罗敷,就放下担子只是捋着胡子看。年轻的人见了罗敷,脱下帽子裹着  头只顾瞅。耕田的人忘了犁地,锄地的人忘了锄草。 ( 由于耽误了活儿 ) 回家时互相抱怨 ( 误了事 ) ,只因贪看了罗敷姑娘。

   大守的车马从南边来到, ( 见了罗敷,立即迷住了心窍。 ) 被勒住的车前的五匹大马,踟蹰着不知如何是好。太守派了差役去打听,这是谁家的美女 ?  ( 别人回答说 ) “这是秦家美丽的闺女,名字就叫罗敷。” ( 又问 ) “年纪多大了 ? ” ( 回答是 ) “不够二十岁,又比十五略大些。”太守恬不知耻地问罗敷:“可愿意跟我一起坐车回去不 ? 

   罗敷不慌不忙地上前搭话:“太守怎么这样痴愚 ? 太守本来有自己的妻子,我罗敷也本来有自己的夫婿。 ( 你要知道我夫婿是谁吗 ? 他就在 ) 东边的那个地方,一千多匹马的马队,我的丈夫就走在最前方。凭什么认出我的夫婿呢 ? 他就骑在跟从着黑马的大白马上。青丝系在马的尾巴上,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十五岁还是太守府的小吏,二十岁便作了朝廷上的大夫。三十岁当上侍中郎,四十岁就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他面色洁白,生着稀疏清秀的胡须。在公府中踱起步来,从容舒徐。生中同僚数千人,都说我的夫婿出众绝俗。”

[ 妙文赏析 ]

宝·心·人

                    -- 给那老家伙一个便士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稻草人

   互相依靠

   头脑子塞满了稻草。唉 ! 

   当我们在一起耳语时

   我们干涩的声音

   毫无起伏,毫无意义

   像风吹在干草上

   或像老鼠走在我们干燥的

   地窖中的碎玻璃上。

   有声无形,有影无色

   瘫痪了的力量,无动机的姿势

   那些已经越过界线

   目光笔直,到了死亡另一个王国的人

   记得我们 -- 如果稍稍记得的话 -- 不是

   作为迷失的狂暴的灵魂而仅是

   作为空心人

   作为稻草人。

   赏析:

   T·S·艾略特 ( 1888 - 1965 ) ,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他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的先驱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领袖。被誉为“当代最博学的英语诗人”,1922年长诗《荒原》的问世,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进而确立了他现代派诗歌的鼻祖地位,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空心人》发表于1925年,他认为是诗人描写精神空虚的“现代人”的代表作。本诗具有了一种批判的高度,第一段围绕着英国的一个焰火庆祝仪式展开,篇首的“老家伙”指1605年试图炸毁国会大厦的福克斯,在每年的焰火庆祝会上,孩子们要用模拟他做的空心稻草人向家长要一两个便士玩。诗人首先借稻草人暗示现代人其实只是空心人,然后又用真正的福克斯 -- 迷失的、狂暴的人与现代人对比,说明现代人虽生犹死、虽有声却无形,仿佛已“到了死亡的另一个王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连“迷失的狂暴的灵魂”都没有,只是一个个空心的稻草人而已。

[ 思维体操 ]

   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公安人员老周、老吴、老郑、老王负责侦破一起盗窃杀人案。侦察过程中发现甲、乙、丙三人是重要嫌疑对象,并且当中只有一个是盗窃杀人犯,但究竟谁是盗窃杀人犯,四人的判断却是各不相同的。

   老周断定:甲不是盗窃杀人犯;老吴断定:丙是盗窃杀人犯;

   老郑断定:乙是盗窃杀人犯;老王断定:丙不同盗窃杀人犯。

   侦案结果证明:①盗窃杀人犯确系甲、乙、丙三人中一个。②在四位公安人员的断定中,只有一人的断定是正确的。

   请问:谁是盗窃杀人犯 ? 谁的断定是正确的 ? 

试题详情

11. 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写有写出,但从罗敷学辞的某些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