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354  217362  217368  217372  217378  217380  217384  217390  217392  217398  217404  217408  217410  217414  217420  217422  217428  217432  217434  217438  217440  217444  217446  217448  217449  217450  217452  217453  217454  217456  217458  217462  217464  217468  217470  217474  217480  217482  217488  217492  217494  217498  217504  217510  217512  217518  217522  217524  217530  217534  217540  217548  447090 

  (1) 课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 首尾都写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3) 生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句是全文的统领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艺高。全文的内容围绕“善”字写的。两次写道具,首尾呼应,首段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铺垫,结尾强调道具简单,说明口技表演的技艺高超,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4) 师引导小结,让学生说从文中学到的写法:清晰明了的结构。侧面烘托的艺术效果。

试题详情

  (1) 教师引读:口技表演可谓精彩,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是--“善”,你认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2) 师生交流明确:表演的精彩在声音的反复变化、多而杂上、人物的众多、道具的简单、观众的反应。

  (3) 演读三个场景中的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用心体会动作神态描写的内涵和意味,以及所表达的作用。

  (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此句中观众的笑貌心理动作跃然纸上。他们心领神会,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这一句细致地表现宾客由紧张到放松的渐变过程,这时观众已忘了自我,心随故事而动。融进表演而身临其境。“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此句宾客的惊慌失措,惟恐祸及其身的神态栩栩如生。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最高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充分表现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试题详情

  (1) 试背全文,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1)教师朗诵《口技》,对“少顷”“许许”等多音异读的字,有意读错。引起学生的注意。

  (2)学生齐读--个读--分段读。生生评价,教师纠正读音。

  2读通文意

  (1) 结合课下注释,在小组内口头交流翻译。

  (2) 质疑问难。生生,师生交流难词难句。

  (3) 以“读《口技》我仿佛听到或看到--”的句式说话。

  (4) 齐读全文

  3自读探究:

  (1)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几个场面?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2) 你通过哪些词语判断了解情节发展的?

  (3) 师生对话,教师点拨。

  (4) 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对照找出三个场景的相关内容,在书中圈点勾划。并分析声音的特点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议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远近、外内小大、分合

  渐入梦乡 大小、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简杂

  (5) 教师小结

  声音由小--大--小--大,由简单到复杂。一张嘴能模拟这样的千态百象,真让人难以置信。技艺真正的高超。

试题详情

  请学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吗?这节课看听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试题详情

(二)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20、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伛:     )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觊觎:          )

21、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22、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试题详情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

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18、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9、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试题详情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试题详情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试题详情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