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550  217558  217564  217568  217574  217576  217580  217586  217588  217594  217600  217604  217606  217610  217616  217618  217624  217628  217630  217634  217636  217640  217642  217644  217645  217646  217648  217649  217650  217652  217654  217658  217660  217664  217666  217670  217676  217678  217684  217688  217690  217694  217700  217706  217708  217714  217718  217720  217726  217730  217736  217744  447090 

1、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回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过程,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回忆有关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

(发挥学生主动性,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能归纳说出石榴形态美和精神美;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能品味本文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方法:读、赏、析。)

试题详情

3、介绍石榴有关知识。

出示有关的石榴图片,使学生形象感知“石榴”。

试题详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板书课题)

试题详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

(  五月榴花照眼明 等)

(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

试题详情

1.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试题详情

文章第一段先点明了状写对象--石榴树,并以一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通过对比,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最可爱”三字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感情。

接着,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通过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二是写它的花。主要写石榴花的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三是写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四是写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实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见教材彩插第三幅)。五是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

这一部分紧扣“最可爱”三个字依次描摹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最后三段,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结尾写“我”对昆明石榴的向往,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试题详情

本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试题详情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本学医,后来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以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写下了《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产生了重大政治影响。同年参加南昌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研究。旅日期间,积极支持留日青年和国内文艺界的革命文化活动。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创见颇多,影响很大。1949年北平解放后当选全国文联主席。建国后,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所著《奴隶时代》等书在史学界影响很大。他长期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邓小平语)。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有《郭沫若全集》行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考古编三种,于1982-1992年陆续出版。

试题详情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利:锋利。

玛瑙:一种矿物,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金罍:殷周时代一种盛酒的青铜器皿,形状像壶。

锈彩:指古铜、铁器年久生锈的斑驳纹理。

丰腴:丰满。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柔媚:柔和可爱;温柔和顺,讨人喜爱。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唾津:唾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