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668  217676  217682  217686  217692  217694  217698  217704  217706  217712  217718  217722  217724  217728  217734  217736  217742  217746  217748  217752  217754  217758  217760  217762  217763  217764  217766  217767  217768  217770  217772  217776  217778  217782  217784  217788  217794  217796  217802  217806  217808  217812  217818  217824  217826  217832  217836  217838  217844  217848  217854  217862  447090 

   本文描写了黄山的自然风光,赞颂了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

试题详情

讨论并归纳:第3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

过渡到第4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

第5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

第6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

第7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8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9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

第9、10、11、12自然段写了黄山3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

第13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

第14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

第15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

第16、17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

第18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

试题详情

第一层(4-14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

第二层(15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

第三层(16-17自然段):写黄山日出。

第四层(18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

试题详情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试题详情

1、作者简介:

   柯蓝先生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海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他的名字与事迹被收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国现代文学馆也为他及夫人文秋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永久保存其著作及原稿。

他撰写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用章回体描述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推荐。

我国文坛泰斗茅盾先生亲自在香港著文推荐他所写的惟一一部反映延安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

他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铁窗烈火》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

根据他写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的电影《黄土地》荣获28项国际大奖。

他的《早霞短笛》散文诗专集,为五十年代的青年争相传抄,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取向。

试题详情

2.摘抄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句子,约计300字。

试题详情

1.解说词与游记的不同

解说词(1)自由变换角度,全景、特写、仰视、俯视(2)着眼解释画面,不宜太多发挥(3)口语化,使观众一听就懂。

游记(1)着眼解释画面,作者隐去(写见闻感受)(2)文艺性的说明文(文学体裁)(3)全面反映景物(可对景物作全面反映,可部分)。

试题详情

3.文章着力赞颂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请你说说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的。

课文抓住了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来写,在概括描述黄山总貌的同时,用设疑的方式引出它的地质生成史,让人们 对黄山有个纵向、总的了解;然后在分别介绍各种景观和特色,来个横向展开。

写各个景观时,注意穿插照应,把人们的活动写了进去。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来点化,说明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只不过是构建出黄山的原始情貌,黄山的美,还有待人们的装点,有待人们用美的心灵去发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