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698  217706  217712  217716  217722  217724  217728  217734  217736  217742  217748  217752  217754  217758  217764  217766  217772  217776  217778  217782  217784  217788  217790  217792  217793  217794  217796  217797  217798  217800  217802  217806  217808  217812  217814  217818  217824  217826  217832  217836  217838  217842  217848  217854  217856  217862  217866  217868  217874  217878  217884  217892  447090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试题详情

出示大屏幕 

1题解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屏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陶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好读书,喜道术。20岁前曾担任诸王的侍读,37岁(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辞官隐居于句容茅山,继续钻研学问,炼丹习道,并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粱武帝萧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试题详情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画的风光无不让人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试题详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试题详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试题详情

   作者并没有面面具到的谈论我们祖国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者只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个茶居,一个水乡茶居,一个广东水乡茶居他在建筑上的变化,名字上的变化,茶具与茶食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广东水乡茶居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缩影。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诸如祖国、生命之类的抽象的作文题,这类题目范围很大,看起来可以有很多话来写.但一动笔就发现脑子里掌握的东西全是些大道理,写出来空洞无物,跟政治书上的观点一样,一点作文的味道都没有。怎么办?你可以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试题详情

   茶居的建筑  茶居的名字  茶居的茶具与茶食   叹茶

特点   ①分布广规模小

②建筑古朴典雅

③建筑小瞧玲珑

④半临河半临岸  斯文典雅   一盅两件   慢饮

变化前  ----------- 居、室  铁壶、粗枝大叶、不怎么好吃  ------

变化后  多用混凝土水榭结构、砖木结构、竹寮结构  楼、室、座  瓷壶、名茶、决非次品   ------

对比的作用 

试题详情

   正是这种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神秘,如仙境一样的境界才会使得 “此情此景,倘遇幽人雅士,固然为之倾倒。 酿出生活中的诗。” (过渡)

教师提问:茶客在叹茶过程中除了享受“醺醺而不醉”的美景外还有那些活动?

   学生回答:闲谈

教师提问:茶客们闲谈,都谈了哪些内容?请同学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用笔圈画出茶客们谈论的内容。

学生活动:默读圈画茶客们谈论的内容。

教师提问:客们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来谈论?谈论这些内容目的意义何在?请结合老师给同学们播放的一段影音材料来思考。

试题详情

   水乡茶居除了在建筑上,名字上,茶具茶食上有特色外,茶客的叹茶也是很有特色的。(过渡)

   ㈠教师提问:“叹”茶的“叹”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叹”字,是广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

   作者认为,“叹”茶的兴味,未必比酒淡些,它可以达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醺醺而不醉”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首先由老师朗读下课文第7自然段的景色描写部分,同学们来感受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境界。(过渡)

   ㈡教师朗读课文。

   学生品味“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㈢教师提问:“醺醺而不醉”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学生回答: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神秘,如仙境一样。

   ㈣学生活动: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美,自然,闲适,高雅,清幽,的境界

    教师活动:教师指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