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注课文10-16段
指导品读关键词:
涌入;
指导品读表述生动的词: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灿,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它的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馇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旷和力量。
◆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小米粥比之大馇子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
◆每天每天,几乎每一餐每一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对喝粥的感受: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过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无味无趣,独自在外,屡尝人生艰苦,小米粥却食之津津有味,为什么?……化作自己闯荡世界的精气。)
层次梳理: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22段。
作者记载了自己两个阶段三个时期的喝粥经历:
①童年与少年时代,在家乡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级阶段)
②青年时期文革时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级阶段)
③偶尔回祖籍广东访亲时喝鱼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级阶段)
留意文中的两个过渡段:9段、17段。(它们作了怎样的过渡?)
品读揣摩:
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写得最好?说说自己的理由。(启示探究文本)
1、关注课文③-⑧段
指导品读关键词:
喝(吃)粥;飘起香气;一抢而空……
指导品读表述生动的语句:
◆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样……
◆滚烫的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见锅见底,一抢而空。
◆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
--作者对喝粥的感受:有些单调、别无选择、出于习惯、某种需要……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探究:母亲爱粥如命,祖母舔净粥汤碗底,作者为什么却时常不满?……饥饿使然)
出示课题并要求齐读。
询问:“稀粥”这东西同学们喜不喜欢喝?
作家张抗抗可以说是喝稀粥长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 “南北”指的是什么?作者记叙了自己哪些时期的喝粥经历?她喜不喜欢喝粥?她对喝粥有些什么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钟时间对这些问题作些思考,并作好回答这些问题的准备。
3、 结合课文的内容质疑,提出你最想提的问题。
▲要求学生做自读笔记。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2、 作者写了自己哪些时期的喝粥经历,各有些什么感受?最终得出什么启示?
1、 你认为文中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哪些句子描写得生动形象?哪些字词写得极富有表现力?(请作圈划)
要求给下列字词注音:粥、粳、黏、翘、芍、舔、罄、炮制、豌、楂、犷、熬、舀、 煲、焖、舂、匮、掰、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说明
话题导入 两分钟讲话,教师点评并引出话题:你是否喜欢喝稀粥?请你谈谈喝稀粥的感受。 聆听演讲、点评
自由交流喝粥的体会。通过交流喝粥感受,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整体感知
作者走南闯北,几十年中一共品尝过多少种粥?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品尝的?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作者的喝粥经历。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简要概述作者的喝粥经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梳理脉络,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精点读析 1、文中对于各个时期各种粥的描写别具特色,圈划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品味重点语句,说一说,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粥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不同粥的特色的?引导学生品味词语,揣摩写法。
2、结合分析,归纳南北方稀粥的差异。教师适当点拨。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精读,通过圈划描写精彩的词句,体会、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各种稀粥特点的写作方法。
结合文章内容,归纳南北方稀粥存在的差异,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领会稀粥差异背后蕴含的南北方人文内涵的差异。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沉浸在文本中,反复品味揣摩语言,深层把握课题中“南北味”这三个字的含义,为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打好基础。
情感探究
在分析了文中对各种稀粥具体描写的基础上,思考:作者对于稀粥究竟具有怎样特殊的情感?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教师作引导点拨。 圈划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揣摩、体会不同时期作者对稀粥的情感变化历程。
不同时期作者对稀粥的情感认识有着不同的变化,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学生要正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必须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个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
归纳主旨 在探究情感的基础上,归纳稀粥的深层内涵,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学生结合文本思考、归纳。了解“稀粥背后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一深层内涵。
这是全文理解的难点,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补充和提升归纳,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深化延伸 作者认为,稀粥是贫穷的产物,是时间的产物,现代许多家庭逐渐淡化了粥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你觉得随着时代的发展,稀粥最终会消失吗?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倾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可结合课前自己烧粥的经历谈感受。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烧粥,加深情感体验,通过查资料、做小报了解稀粥的历史与文化,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更好地领会稀粥文化的内涵,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