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7778  217786  217792  217796  217802  217804  217808  217814  217816  217822  217828  217832  217834  217838  217844  217846  217852  217856  217858  217862  217864  217868  217870  217872  217873  217874  217876  217877  217878  217880  217882  217886  217888  217892  217894  217898  217904  217906  217912  217916  217918  217922  217928  217934  217936  217942  217946  217948  217954  217958  217964  217972  447090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篇启悟心灵生活的文章,表现出作者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愿望。

B.作者认为所谓的“幼稚”和“不成熟”却能让心灵生活者获得“诗意的生存”。

C.“人群的尖叫和愤怒”形象地表达出了心灵生活者对大众准则的反抗。

D.“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形象说明柯罗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和高超的绘画能力。

E.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反对理性,向往幼稚,提倡率真、浪漫的生活”的观点。

试题详情

3.从全文看,“用心脏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试题详情

2.第⑤自然段讲述的这个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①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②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也由于对社会常识的无知,使得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③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想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更成熟的人能领略到更多的人生风景。

④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⑤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回答每顶还要加十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他乏味而死。

⑥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测说了一声“不”!

⑦能列出的前辈还有很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的爱,决不含糊的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⑧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的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⑨他们和人群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们习惯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公共绿地上的栅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为什么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忍的态度?

 
 
7.陶影为什么想去买票?她最终补票了吗?为什么?
 
8. 如果小说不加入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会对文章内容有何影响?
 
9. 你怎样看待红衣青年?为什么?
 

试题详情

4.面对这种情况,陶影对这场纠纷采取了什么态度?

5. 如果没有儿子在跟前,面对寺院门口查票的红衣青年的所作所为,陶影会如何做?

试题详情

3.在这个误会过程中,陶影的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试题详情

2.简要叙述这个误会过程。

试题详情

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小也长这么大,还没见过佛。陶影心里是不信佛的,她不会让小也磕头。这是迷信,她知道。

门票五块钱一张。如今庙也这样值钱了。票是红案上的老张给的。期限一个月,今天是最后一天。老张神通广大,什么人都认识。有时拿出一本象撕掉皮的杂志说:“见过吗?这叫大参考。”陶影觉得论个头,它可比报纸样的参考消息要小得多,怎么能叫大参考呢?问老张,老张也说不清,只说别人都这么叫,许是把杂志拆开来一张一张铺开,终归是要比那张小报大的。想想也有理。仔细看那打字印的参考,上面还在议论海湾战争会不会打,其实大家都在谈伊拉克的战争赔款问题了,说他们除了伊拉克枣,不知道还有什么。不管怎么说,陶影还是佩服老张。为了这锲而不舍的佩服,老张给她这张票。“就一张啊?”感激之余,陶影还不满足。“爷们就算了,领孩子开开眼呗!不满一米一的孩子免票。实在不愿意去,到门口把票倒腾出去,够买俩西瓜的!”老张设身处地为她着想。

她特地倒休带小也来玩。

京城里难得有这一大片森然的绿地。未及靠近,便有湛凉的冷绿之气漫溢出来,仿佛正要面临一座山谷或是一道飞瀑。小也从妈妈手里夺过门票,又含在嘴里,飞快的跑想金碧辉煌的寺门,仿佛一只渴极了要饮水的小动物。陶影突然有些伤心,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庙门口的守卫是一个穿着红衣黑裤的青年。想象中应该穿黄色工作服,现在这一身打扮,令人想起餐厅和饭店。

1.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什么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试题详情

3、课文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试举出一二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