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能概括曲折的情节,体会烘托、对比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1、 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教师活动(幻灯显示问题): 1.提问:前后事例就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何处? 2.提问:作者为何特意举出孩子到一位老奶奶那里量身高的事例,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3.总结:这件事情应该说明母亲心中的无奈与苍凉,因为外部环境的力量强大,自己的力量微薄,辛苦构建的防线这么容易被突破,而在公园里的一幕与此又非常相似。 4.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在课文中的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的表达效果。 |
学生活动 1.回答: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几件事情没有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升华,而在后几件事情里,母子间的感情因为最后的结尾得到和谐统一,这就将感情升华了。 2.回答:作者主要反映外部的不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影响。 3.结合教师的分析,讨论外部环境如何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面对这些影响,如何趋利避害。 4.经过讨论,认识到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写作手法对形象化表达作者所要刻画的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
教师活动 1.通过教师范读、点名朗读等方式,读出重点词、句子的音律,并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过程。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文中所举第三件事情的经过,并请一个同学略述其经过。 |
学生活动 1.认真配合教师,在读的过程中,温习上次课的知识点,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回答,踊跃略述其经过,认真听取教师的补充 |
教师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已绘制的图画。 2.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 “母爱”的内涵。 3.提醒学生注意(幻灯显示):母亲或其他亲人的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实地表达出来,图纸的许多内容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勾勒出来。 |
学生活动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各自已绘制的图画。 2.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母爱”的内涵,并对之有所感悟。 3.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教师的提示,体会图画中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实地表达出来,可结合想象和联想进行勾勒。 |
学 科 课 时 教 案 课题: 一厘米 第 6 课(章、节) 第 2 课时 课型 新授 编写日期:2005年 9 月 日 执行日期 9 月 日 总序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重点: 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具: 幻灯机、片 教程: |
教师活动 1.让学生说出教师朗读的句子表达了文中主人公对孩子的何种情感(教师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深入分析这些句子表达的情感,重点对坐车给孩子买票及训斥孩子啃西瓜皮等细节进行讲解,使学生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3.分析:一些词语从本身来说并无特殊之处,但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温文尔雅”用在陶影身上似乎不妥当,但它却恰恰说明了普通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养成好的品行,而对自己的超越和升华。提问学生如何理解“捺”的用法。 4.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于细节处理的妙处。 |
学生活动 1.回答教师的提问:句子表达了陶影对琶子无私、伟大、真诚的母爱,表现了母寿内心的苍凉。 2.根据教师的讲解,体会母亲为了让孩寻能获得尊严,主动买票,为了让孩子具有大家风度,全力以赴地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学生交流体会,补充答案) 3.讨论回答:“捺”字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具体化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所能感觉到的巨大责任感,更能刻画一个普通母亲心里的所思所想,对于深化主题、丰满人物形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4.通过教师的总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细节处理的妙处所在,把握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升华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