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8041  218049  218055  218059  218065  218067  218071  218077  218079  218085  218091  218095  218097  218101  218107  218109  218115  218119  218121  218125  218127  218131  218133  218135  218136  218137  218139  218140  218141  218143  218145  218149  218151  218155  218157  218161  218167  218169  218175  218179  218181  218185  218191  218197  218199  218205  218209  218211  218217  218221  218227  218235  447090 

(四)人物赏析

 1.老妇人为红军战士都做那些事?

 学生:援助-安葬-悼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在于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从内容上理解老妇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通讯的特点也有所了解)

 2.赏析文中对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语句,进行朗读交流。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为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服务,通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达到感受人性美的目的;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总之,让学生在品读与赏析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3.训练拓展;

 出示老妇人的头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而揣摩人物心理,进行口头表达。

 (设计说明:此环节仍是对人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注重分层,同时强化对写作的训练,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4.小结:老妇人的形象(?)

试题详情

(二)情境导入

 多媒体投示阴暗背景下的燃烧着的留泪的蜡烛,同时播放充满悲凉氛围的音乐,师导入: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一切有形的东西已被时间磨蚀得锈迹斑斑。二战的炮声已经离我们远去,然而情感的东西能常驻人们心中。这枚燃烧的蜡烛将带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受那战场上感人的一幕。

 (设计说明:通过视听手段创设情景,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情感铺垫,教师的语言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试题详情

(一)课前热身

 学生交流1)通讯的相关知识;2)课前搜集到的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设计说明:两项交流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从文章背景、文体知识两个方面为下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试题详情

 总体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平等对话提高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2)做到三个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听说与读写相结合、方法指导和思维训练相结合。

 设计思路: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物赏析→质疑研讨→情感升华

试题详情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试题详情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试题详情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试题详情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