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18093  218101  218107  218111  218117  218119  218123  218129  218131  218137  218143  218147  218149  218153  218159  218161  218167  218171  218173  218177  218179  218183  218185  218187  218188  218189  218191  218192  218193  218195  218197  218201  218203  218207  218209  218213  218219  218221  218227  218231  218233  218237  218243  218249  218251  218257  218261  218263  218269  218273  218279  218287  447090 

4、第四段是从哪一方面来写“友邦”的? 

作者是退一步假设,从而撕掉了“友邦”的文明面具,使其本质暴露无遗。 

试题详情

3、第三段只有两个短句,有何作用? 

深刻揭示出“友邦人士”的丑恶面目,用词激烈,表现了作者的愤怒。 

试题详情

2、连用三个“不惊诧”和一个“惊诧”构成对比其作用是什么? 

尖锐地揭露了“友邦人士”的反动本质,实际上“友邦”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所谓“友邦”也只是国民党政府的友邦,是人民的敌人。 

试题详情

1、“好个‘友邦人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反语,以正说反,激愤、讽刺之情溢于言表。 

试题详情

2、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话题加以变化了? 

用“不道”一转,引出敌人的反动谬论。 

试题详情

1、作者在摆出敌论之前用较多笔墨交代学生请愿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事实胜于雄辩,开门见山,先声夺人,使学生的爱国行为和国民党的卖国行径形成鲜明对比,既交代了“友邦惊诧”的出处,又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还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为下文全面展开反驳作了充分准备。 

试题详情

(三)批驳敌人的论据(8,即附记) 

试题详情

(二)批驳敌人的论点  批驳“长此以往,国将不国”(5) 

揭露“党国”与“友邦人士”狼狈为奸,对日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罪行。(6~7) 

试题详情

(一)摆出敌论 论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1)  论据:学生“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批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2~4) 

试题详情

“友邦惊诧”论 

鲁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