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2649  22657  22663  22667  22673  22675  22679  22685  22687  22693  22699  22703  22705  22709  22715  22717  22723  22727  22729  22733  22735  22739  22741  22743  22744  22745  22747  22748  22749  22751  22753  22757  22759  22763  22765  22769  22775  22777  22783  22787  22789  22793  22799  22805  22807  22813  22817  22819  22825  22829  22835  22843  447090 

18.②图反映了该市

A.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C.许多人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为“江苏某校(119°E)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观测杆影的方法记录、绘制出的当地一年内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点分别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正午时的杆影长度和朝向)”,读图回答19~20题。

 

试题详情

17.①图中地价变化的原因和②图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达国家               B.交通的通达度提高、发展中国家

  C.城市规模变小、发达国家                      D.城市规模变小、发展中国家

试题详情

下图中,①为“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②为“该市城市规模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7~18题。

 

 

 

 

 

 

 

 

 

 

 

试题详情

16.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滑

试题详情

D.贵州、广西的自然环境保护得较好

试题详情

15.贵州、广西喀斯特地貌区自然环境恶劣,但灾害发生的次数少,说明

A.灾害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好坏关系不大

B.贵州、广西可以移入人口,进一步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程度越低,发生灾害的频率越小

试题详情

14.图中,发生灾害次数最多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地区   

D.江淮地区

试题详情

13.图中,最大的分异体现在

A.东西分异   

B.中部向南北分异

C.南北分异   

D.中部向东西分异

试题详情

自然灾害在一定区域的群发程度称为自然灾害灾次比(ZC),ZC=m/M式中m为某地域某一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次数,M为全国该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总次数。读“1949--1990年中国自然灾害灾次比”示意图,完成13~15题。

试题详情

12.字母B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

A.B地处西风带,多锋面气旋活动,故降水丰富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盐度较高

C.太阳辐射多,故水温较高

D.处于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故降水量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