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2921  22929  22935  22939  22945  22947  22951  22957  22959  22965  22971  22975  22977  22981  22987  22989  22995  22999  23001  23005  23007  23011  23013  23015  23016  23017  23019  23020  23021  23023  23025  23029  23031  23035  23037  23041  23047  23049  23055  23059  23061  23065  23071  23077  23079  23085  23089  23091  23097  23101  23107  23115  447090 

II.该学生发现不同颜色的单侧光引起小苗向光性的弯曲程度不同,因此进一步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实验题目:探究不同颜色的单侧光对小苗向光性的弯曲程度的影响。

(2)材料用具:玉米幼苗、小花盆、泥土、台灯(60瓦灯泡)、玻璃纸(蓝色、绿色、黄色、红色)不透光的纸盒、火柴杆、量角器、剪刀等

(3)实验步骤:

① 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切出 3×8 cm2长方形洞孔,再贴上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② 将等量且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玉米幼苗分成A、B、C、D、E四组,分别放入贴有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玻璃纸的纸盒中。

③ 把整个装置置于黑暗的环境中,用台灯在距离植物20~30cm处进行照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 每天测量并记录玉米幼苗的弯曲程度,观察3天内的变化。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若A、B、C、D、E五组弯曲程度相同,则说明不同颜色的单侧光对小苗向光性的弯曲程度的影响相同;

② 若弯曲程度A?B?C?D?E,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若弯曲程度A?B?C?D?E,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若弯曲程度E?A=D?B=C,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若A、B、C、D、E五组弯曲程度无规律,则说明不同颜色的单侧光对小苗向光性的弯曲程度的影响无规律。

III.若小苗在单侧光蓝光下弯曲的程度大于小苗在单侧光红光下的弯曲程度,请验证这一结论。

① 材料用具:玉米胚芽鞘若干、空白琼脂块、刀片、光照设备

②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均分成A、B两组分别放在空白琼脂块上,A组用单侧光蓝光照射,B组用单侧光红光照射。

?.一段时间后,将A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甲的顶端一侧,将B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乙的顶端一侧。

?.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考部分

试题详情

27. (16分)下图为一学生做植物向光性实验的小苗(从种子萌发开始就照射不同方向的单方向的光)。

I.从苗茎长的形态来看,该学生用单方向光照射苗茎顶端,曾先后使用了________次不同的光线照射方向,最初光照的方向是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6.(24分)

Ⅰ.一个用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31P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3次。

(1)除上述几种物质外,还必须有        才能合成子代DNA分子。DNA 复制的特点是___________。

(2)含 31P的DNA分子占全部DNA的比例是  ,含32P的单链占全部单链的   

(3)DNA亲子鉴定中,DNA探针必不可少,DNA 探针实际是一种已知碱基序列的DNA 片断。请问:DNA探针检测基因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

Ⅱ.(1)育种专家在纯种高茎小麦地里,发现了一株矮化植株,这可能是___________的结果,也可能是___________造成的。

 

(2)若经鉴定上述矮化植株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矮化植株究竟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请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鉴定,并作出预测和结论。

 

(3)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发生在___________中,一般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而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试题详情

已知1mol H2O(g)转变为1mol H2O(l)时放出44.0 kJ热量。

①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 2H2(g) + O2(g)== 2H2O(g)  △H=       kJ/mol

 

 

试题详情

-890.3

试题详情

-283.0

CH4(g)

试题详情

-285.8

CO(g)

试题详情

25(15分)合成氨生产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对化学工业技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3NH3(g) ,△H=-92.2kJ/mol。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H2可用甲烷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我国合成氨工业目前的生产条件为:催化剂-铁触媒,温度-400~500℃,压强-30~50MPa。回答下列问题:

(1) 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压缩到30~50MPa的原因是                       。从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低温有利于原料气的转化,实际生产中采用400~500℃的高温,原因之一是考虑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原因之二是                

(2) 500℃、50MPa时,在容积为VL的容器中加入n mol N2、3n mol H2,反应达平衡后测得平衡常数为K1,此时N2的转化率为x。则K和x的关系满足K=                   。若温度为400℃,平衡常数为K2,则K1       K2(填“<”、“=”或“>” )

(3) 甲烷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4(g)+H2O(g)=CO(g)+3H2(g)。部分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  质

燃烧热(kJ?mol1

H2(g)

试题详情

24.(15分)实验方案的设计应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经过合理的实验步骤,采集必要的数据,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室有一些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欲知道其各组分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

㈠实验目的:测定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的质量分数。

㈡实验原理:氧化铜可溶于稀硫酸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㈢实验用品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架,滤纸,干燥器,仪器甲;硫酸(3mol/L),试纸乙,混合物样品。

㈣实验步骤

① 用天平称取混合物m1g混合物倒入烧杯中。

② 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使氧化铜完全溶解。

③ 过滤,留取滤渣铜粉。

④ 将③中所得铜粉洗净后移入干燥器干燥。

⑤ 称量铜粉的质量为m2g

㈤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和铜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

㈠实验目的:测定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中氧化铜和铜的质量分数。

㈡实验原理:铜在加热条件下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氧化铜在同样条件下相对稳定。

㈢实验用品

天平,酒精灯,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干燥器;混合物样品。

㈣实验步骤

①      用天平称坩埚的质量为m1g,坩埚与混合物样品的总质量为m2g

②      在空气中小心加热样品。

③                                                                       

④      重复步骤②③至坩埚和样品恒重,为m3g

㈤根据所纪录的数据计算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和铜的质量分数。

回答下列问题:

⑴方案一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试纸乙是           

⑵方案一中确定所加硫酸已足量的方法是                                    

                                                                   

⑶方案一中步骤④若没有用水洗净,则所测铜的质量分数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⑷方案二中所缺步骤③的内容是                                      

⑸方案二中步骤④的目的是                                          

 

试题详情

   (4)A、B、C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3:4:2的常见离子化合物,0.1mol?L-1的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溶液显    性(填“酸”、“碱”、“中”),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