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两个凡是”违背了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2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一调整思路 ( )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分清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④承认了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诗经》中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诗品》中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下列名句中与之所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
A.芳林新叶催陈叶, 流水前波让后波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2.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量变就是变化,质变就是发展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人民的愿望出发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和改变
C.人的意识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D.在规律面前,人并非无能为力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就在于 ( )
A.它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B.它就在我们身边
C.它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D.它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电影《梅兰芳》自上映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全国票房超过830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艺术效果的“三丰收”。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借助大众传媒等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 )
A.竞争性 B.包容性 C.开放性 D.灵活性
1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与世界文化交流、借鉴中,要
( )
A.尊重文化多样性 B.重视文化继承性
C.理解文化发展性 D.懂得文化先进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