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228  23236  23242  23246  23252  23254  23258  23264  23266  23272  23278  23282  23284  23288  23294  23296  23302  23306  23308  23312  23314  23318  23320  23322  23323  23324  23326  23327  23328  23330  23332  23336  23338  23342  23344  23348  23354  23356  23362  23366  23368  23372  23378  23384  23386  23392  23396  23398  23404  23408  23414  23422  447090 

1、小组协作学习,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发现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本节课采用小组协作的形式,一般由4人组成,各小组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分工,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试题详情

8、师生共同小结

①、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类似的结论?

②、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物质有什么初步结论?有什么感受?

③、为什么要做对比实验?通常什么条件下必须要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现象应当如何描述?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④、对比实验要注意什么问题?你觉得上述探究活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小组讨论并回答

鼓励学生反思小结

 

教后反思:

试题详情

7、提问:

①两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怎样操作更简便?

②对着燃烧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是否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O2含量少,CO2气体含量多”?

a、讨论得出①直接伸入或向澄清石灰水中直接吹气②不能,因为吹气时散失了热量,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

b、对着玻璃片呼气,观察现象,推出结论。

试题详情

6、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B和D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

a、观察:空气瓶中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呼出的气体中木条熄灭

b、交流实验的结论①O2能助燃②CO2能灭火③呼出气体中O2含量比空气中少。

试题详情

5、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对产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a、向A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b、交流实验现象:空气瓶中不变浑,呼出的气体中变浑浊

c、交流实验的结论: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②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大。

d、提出疑问:存在异常现象:C瓶内无浑浊

e、分组讨论:原因:①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未盖玻璃片就振荡,CO2扩散后,瓶内CO2减少。②可能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

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

在情境中展开问题的讨论。

 

 

培养学生大胆置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试题详情

4、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确定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讨论并得出结论:水槽中开始向外冒气泡时,气体即收集满

 

试题详情

3、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呢?请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

a分组讨论,并上台汇报交流,其他组的同学参与分析,共同合作,设计出实验方案。

b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两瓶呼出的气体(C、D)。

交流实验的结论:难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试题详情

2、归纳学生的各种猜想

 

试题详情

1、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疑惑的问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汇报各自的想法或猜测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共同研讨后,进行验证。

试题详情

3、安排学生分组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

分组实验1:向一瓶CO2中伸入燃着的小木条

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分组实验2:向一瓶CO2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

讨论并得出结论: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白色浑浊越多,则CO2越多。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