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着教育与教学相一致、教育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直观性等教育教学原则,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为主要目的.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历史情境创意、图表、讨论探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1、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激疑,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因为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步,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促进社会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的重要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因为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而初一学生还不具备透过现象抓本质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文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具体教学目标是:
⑴识记与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影响。
⑵能力和方法: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鼎立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方法。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
30.(1)略 (2)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兴修水库、中上游禁止砍伐树木等。
29.(1)材料一反映的是农村社区。材料二反映的是城市社区的特征。(2)张村和南京路可以发生很多联系,如:物产、经济、文化、信息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因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不同,功能也不同,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使这两个地区可以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3)略
28.⑴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E南极洲 ⑵F北冰洋 G印度洋 H大西洋 I太平洋 ⑶麦哲伦 白令 ⑷略 ⑸略 ⑹南海(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
27.⑴ 350 50 ⑵ D ⑶东北 东南 ⑷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24.23 5 4 25.温带 热带和亚热带 26.资源 经济
21.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22.71% 29% 23.白色 黄色 黑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