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
教师设问:解放前,旧中国的历代政府虽然都有一套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由于剥削制度的本质所决定,各民族之间没有民族平等可言。解放后,我国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和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变化呢?
学生: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几千年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根源,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教师设问:有哪位同学能举几个不同民族间互帮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事例吗?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的建成、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的形成、实施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工程等,)
(2)我国处理民族的基本原则
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55个少数民族代表共360人左右,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代表,这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在政治上坚持什么原则?
1、我国是个统一多民族国家
活动1: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出示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分布图
提问:同学们能看出图中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它们的具体分布状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在这张挂图上指出汉族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和壮族等民族的分布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
总结: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 今天各族人民的面貌是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才形成的。我国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活动2:关于民族的历史变革
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知识,想一想:中华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中华民族是不是特指汉族?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传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黄河流域的四周就有夷、戎、蛮、狄等各族活动,并在中原地区以黄帝、炎帝两大部落联盟为基础,融合其他民族成分,经过夏、商、周时代,逐渐形成华夏族。华夏族又融合周边其他民族,于秦汉之际,形成人数众多的汉族。其他如蒙古、满、藏、苗、彝等族也都在中华大地的不同地区先后形成。可见,今天各族人民的面貌是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才形成的。我国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即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民族。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我国各民族的历史作用:祖国统一、疆域开拓、文化创造、抵御侵略、新中国的缔造。
[导入新课]:首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韩红的《天路》(多媒体播放歌曲)
设问:1、这首歌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把青藏铁路称为天路?
(由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再设问:青藏铁路的开通被誉为“经济铁路、科技环保铁路、民族团结铁路、西部大开发铁路,为什么国家要排除万难,建造青藏铁路呢?
(学生各抒已见)
明确: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藏族人民修的一条天路。这条路带着藏族人民走出贫穷,走出落后,走向富裕。
[学习新课]:
重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点:维护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基本原则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从国内外的事例的比较中说明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比较有关政治现象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六)、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传承民族精神? ( 图片展示)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
2、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愿意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4、……
(四)、 归纳得出在革命年代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栽人航天精神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