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学难点:
民族精神我传承
4、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3、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体验、感悟、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教育学生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时代的主题和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懂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知道我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课就是要说明新时期我们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本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
(过渡)上述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团结,因为民族平等的目的是组成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和谐局面的途径是团结互助。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
3.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板书)
投影:历史回眸
我国历史上民族和睦的时期有哪些?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如何? 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恶化的时期有哪些?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必要时教师总结 “文成公主进藏”----唐朝的繁荣昌盛、“五胡乱华”---东晋以后一百年的历史动荡,使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带给人民巨大痛苦。
提问:上面正反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什么时候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会稳定,经济就会获得发展;什么时候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组人民的共同愿望。
由此可以看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板书)
(过渡)提问: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有没有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和责任呢?如果有,你认为应该怎样做?
活动:维护民族团结就在我身边
活动目的:不仅让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提问:你的身边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如果有,你是否嘲笑过他的一些民族习惯呢?你知道回民的饮食习惯吗?你了解回民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吗?你如何看待这些?你能说出几句少数民族的问候语吗?你如何看待它们与汉语的区别?你知道国家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了哪些努力吗?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你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板书)
做到“三个尊重”:即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案例分析
时事连接:藏独的分裂活动
投影:3.14拉萨打砸抢事件组图。
思考:拉萨3.14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持什么态度?
活动一:民族知识知多少?
投影:我国各民族文化成果的图片。
问题: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它们有哪些习俗?
学生抢答,教师总结。
1.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板书)
请你为温州地区政府进行一次关于民族状况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方案,并向该政府提出关于民族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可能有同学提出我国是否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看台湾实际上的不统一呢?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中很少接处到少数民族并与之相处,有些学生可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知道怎样尽到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5、畅所欲言:我们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呢?请举例说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