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
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课件。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
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6.2 维护人格尊严
[导入新课]
展示:三张图片。
请学生对比找出三张图片的共同点:图片主人公的脸部都采取虚化处理。说明即使对于违法犯罪分子,我国法律也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展示:为索赔一元钱打官司值得吗?(材料)
学生讨论回答。
其实,人格尊严应该是无价的,在很多情况下,维护人格尊严比赔偿多少钱更重要。
展示:在美国的中国女孩当众撕碎十万美元支票(材料)
[新课探讨和反馈]
(引导学生看课本P37)所以,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
人格尊严权主要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理解情况)展示:五个案例
请学生讨论回答。
(检查学生案例探究成果)按左右两边同学为单位分AB组,让两组同学以比赛形式一组举例另一组回答,举一正确例子和正确回答一人次加一分,请一名同学当裁判并记录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在这些权利当中,哪种权利是其中最重要的权利?
展示:分析判断(课本P37-39相关“小链接”、法律法规等)――最重要的人格尊严权:名誉权。
(引导学生小结)展示: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关键点)
导入: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展示: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相关法律
(引导学生看课本P38)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要给予特殊保护?A、从未成年人自身特点来看……B、从社会现状来看……
(联系年段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展示:近几周,本年段在杨副校长带领下,对屡次违纪同学的做法是:背诵《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是与违纪相关的条款,并撰写心得体会。分析:这是否属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呢?
学生讨论回答。(本人认为:不属于体罚或变相体罚)
展示:教育部官员在2008年10月的讲话(部分)
(必要时,请后面的领导或者听课老师发表看法)
[新课小结和延伸]
小结:(略)
展示:“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思考。(时间允许可当场解决第一、二个问题,不允许留在下节课解决。第三个问题下一节课导入使用)
结束。
知识结构(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后反思]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步骤]
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3、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学生分析]
2、能自觉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