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面不是我国继承法承认的遗产是( )
A.公民的合法收入 B.公民的文物和图书
C.公民的房屋、储蓄 D.公民与他人共有的财产
2、老李患病昏迷时,其大女儿趁机立下10万元遗产留给自己的遗嘱。其所立遗嘱( )
A.合法有效 B.不合法
C.真实有效 D.受法律保护
1、何某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婚生子女,女儿是继女。何某去世后,何某的遗产( )
A.只应由儿子继承 B.只应由女儿继承
C.儿子女儿都有继承权 D.儿子女儿都无继承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材料附录一:
师: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尚未真正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但我们也有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权主要是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的。结合课本58页图1、图2,请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财产继承权?
(任由学生讨论回答)
引出:
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实现的。
⑴、法定继承
①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
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③法定继承中的遗产分配原则:略
教师再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图1、图2所显示的问题。
(学生回答)图1中:女儿是可以继承遗产的。图2中:不尽赡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少分。
⑵、遗嘱继承
①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②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例题:(判断) 遗嘱继承不受继承法和继承顺序的限制。(×)
③我国继承法,遗嘱继承必须具备以下法定条件。
第一,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并且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遗嘱必须合法有效。
第二,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人或数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师:请同学们思考,课本58页图3中的问题,张老伯可以把财产捐赠给他人、集体、国家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同学们知道,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下的合法的财产是可以继承的,那么这些财产就是遗产。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课本58页图4中的问题,长辈生前承包的荔枝树能够作为遗产吗?
(学生小组讨论)略
师:(明确)荔枝树作为集体财产是不可以当作私人遗产来继承的,但是所承包的荔枝树预期所产生的收益却是可以作为遗产来继承的。
过渡:如果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仍不能解决问题时,应当懂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按照法定程序来维护我们的财产权益。
第二课时 我们的智力成果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智力成果权的内容。
教学难点:怎样维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小组讨论。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成语导入:“拾金不昧”
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 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 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应?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 (支持)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公民的财产所有权问题说起。 板书: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 (学生回答) 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 (学生回答) 师: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回答) 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 (学生回答存银行)
师: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师:从我们拿到这10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10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占有权:公民对属于自己的财产的占有权,就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使用权:公民对财产的使用权,就是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的权利。
收益权: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是指公民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取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处分权: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公民决定其财产的命运的权利。它包括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两种形式。
师: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讨论引入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图书资料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了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过渡: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哪些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二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二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防害、请求赔偿损失等方式予以保护。
②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严厉也是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第一课时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不受非法侵害、如何理解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是受到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小组讨论。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2、学生的需要:
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常识,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应有的合法财产。因此,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1、针对的问题:
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参加劳动,没有创造物质财富,但他们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如通过继承得到的遗产,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的智力成果等,同样具有财产权,这些权利都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由于这些学生年纪尚轻、缺乏社会经验,他们并不是都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