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38881  238889  238895  238899  238905  238907  238911  238917  238919  238925  238931  238935  238937  238941  238947  238949  238955  238959  238961  238965  238967  238971  238973  238975  238976  238977  238979  238980  238981  238983  238985  238989  238991  238995  238997  239001  239007  239009  239015  239019  239021  239025  239031  239037  239039  239045  239049  239051  239057  239061  239067  239075  447090 

5.正义的要求和重要性

⑴正义的要求:

①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②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这包括分配的正义、矫正的正义、程序的正义。《学》103页3题

注意: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也受其约束。《学》104页6题

⑵正义的重要性:(p109--110)《学》103页多选题1题,《学》106页3题

①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②在参与社会合作竞争的时候,正义的制度支持和保障公平;在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正义的制度支撑公平的获得,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学》103页4题

③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试题详情

4.正义行为、非正义行为含义(p109)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试题详情

3.做人的基本要求P108

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学》103页1、2题,《学》103页多选题2题

试题详情

2.如何面对不公平现象(法律、道德、心理)(p104--105)

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应该:《学》98页7题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法律)

②要认识到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有时候需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如果确实不公平且无法改变,则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进一步以挫折为动力,把不公当成垫脚石,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心理)《学》95页2题,《学》98页8题

③我们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敢于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道德)

附:你见到下列不公平现象,你应当怎么做?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检举揭发

当有人排斥异已、处事不公时: 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注意:第二点说的心理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指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更加全面;另一方面是指有些事情确实是不公平的的,但是已经发生无可改变,那么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以平和的心态对来,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寻求改善补偿自己的办法。

试题详情

1.人们对公平的理解(p100--101)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①公平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学》95页1题,《学》97页6题

②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否则,就不公平。

③公平是相对的,其判定跟选择的标准有关,其实现跟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注意:<1>理解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公平就是得其所应得,简单来说就是①自己的付出与所得相应;②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比跟他人的付出与所得比是一致的,就是公平。这里的所得包括正面的奖励,例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也包括负面的惩罚,如定罪量刑的时候就要同罪同罚。《学》96页3、4题,《学》98页9题

<2>公平的相对性,既指公平判断的相对性,也指公平实现的现对性。选择的标准不同,是否公平的判断也就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学会适当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想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更加客观地看待生活;公平的实现总受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而努力。

试题详情

13.消费者的义务(p92)

消费者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例如:见书

第四单元

试题详情

12.消费者的权利(p86--87)《学》88页2题

安全权、

知情权、《学》86页3题,《学》87页3题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学》87页3题

依法求偿权、

结社权、

获得教育权、

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学》87页4题

监督权。(共9项)

我国具体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试题详情

11.智力成果权的内容(p82)

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包括: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反不正当竞争中商业秘密等

《学》73页2题

试题详情

10.法律保护智力成果权的规定p83

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我们可以做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如发表或转载的作品没有付稿酬,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作品或发明被剽窃等,都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学》75页3题,76页4题

试题详情

9.继承方式(p78-79)

含义 继承人范围 继承人顺序 效力

法定继承

《学》74页2题 指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和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见第7题 见第8题 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时候使用《学》73页4题

遗嘱继承 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个或数人继承。 被继承人自己指定继承人;但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数人 遗嘱继承是由立遗嘱人的意愿确定,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注意:⑴此外,还有遗赠:即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未成年人对继承所获得的财产享有所有权,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管理,不得随意处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