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难点:明辨是非,做有良知的人,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完成«50讲»上相应的内容
第六课时
课题 :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做有责任感的人
主备:刘萍 复备:陆建中
教学目标要求
评讲周练试卷
帮助学生了解自尊自信,克服自卑自负虚荣,树立自尊自信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做有良知的人,与人为善;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做有责任感的人
3. 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1)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我们要防微杜渐,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 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人。
1. 犯罪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1)犯罪是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刑罚处罚。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
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当受到的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只有违法程度的区别,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只有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1. 犯罪的基本特征
知道犯罪的含义、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教育学生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完成«50讲»上相应的内容。
第五课时
10、辨析: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特殊保护,有了这些保护,未成年人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9、辨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即使犯了法,也应受到它的保护,所以未成年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