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美国某代表团出访中国,行程结束前,尽管美方对中方的热情接待“非常感谢”,但他们并未忘了提出抗议--“我们不能喝酒,为什么非我们喝呢?而且还要把我们喝趴下。”美国人直言这样的过分热情即“侵犯人权”。这启示我们 ( )
A.我们应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 B.在中外交流中应尊重双方文化差异
C.美国人应当入乡随俗 D.我们应拒绝和美国人交往
6.2006年9月17日,澳大利亚悉尼迎来了中国河南电视节目“梨园春”,以《梨园飞歌》为主题的戏曲交响音乐会在白色风帆般的悉尼歌剧院唱响。这一活动 ( )
A.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将厚重的中国文化及戏曲艺术传播给世界人民
C.充分展示了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 D.有利于中外文化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5.消除贫困,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目前,联合国采取的反贫困措施主要有( ) A.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C.加强政府的领导作用
B.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 D.启动联合国成员国认捐的特别助贫基金
4.一个来华不久的意大利学生,看到她的中国同学穿得很漂亮,连连称赞。中国同学说:“哪里,哪里,随便穿穿。”这种回答令意大利同学很纳闷儿:“衣服明明漂亮,为什么不说好呢?中国同学是不是比较‘虚伪’?”对待中西的文化差异我们应有的态度是 ( )
①既可以排斥西方文化,也可以将中西文化加以沟通 ②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够求同存异,达成和谐共处 ③要平等交流,互相学习 ④要夸大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 ⑤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项正确选项,只选一项得1.5分;若有三项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一分;若有四项正确选项,选三项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每小题3分,共12分)
3.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汉字、古诗是无法用其他语言替代的,这说明 ( )
A.世界的发展要求各国文化独具一格,无需相互沟通
B.我国的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深深烙印,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C.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都大同小异
D.中国文化不应单一发展,而应与世界文化接轨
2.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是 ( )
A.联合国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跨国公司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8分)
1.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是 ( )
A.只要经济得到发展,世界就一定能够和平
B.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保证
C.和平和发展两个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
D.只要有了和平,世界经济就一定能够快速发展
15.?(1)公众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有着正确的认识,对环境现状不满;公众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日常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还不够。 (2)导致我国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的活动。每个人是否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能否落实环保行动,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略 (4)提示:只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提出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即可。建议要切实可行,答出两点即可。
10.?(1)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15.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文化频道合作实践了一项题目为“你够环保吗?”的调查,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问题 |
选项 |
比例 |
认为我国环境状况 |
非常严重 |
78% |
比较严重 |
21% |
|
一年内是否有过垃圾分类投放行为 |
偶尔 |
50% |
从不 |
25% |
|
是否有过拒绝街头散发的纸质小广告行为 |
经常 |
81% |
是否有过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行为 |
偶尔 |
47% |
经常 |
34% |
|
给自己的环保意识打分(满分5分) |
5 |
7% |
4 |
32% |
|
3 |
49% |
|
2 |
10% |
|
1 |
2% |
材料二 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及各级环保部门刮起了“环保风暴”。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刮倒了一批建设项目。2005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以“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包括三峡总公司的金沙江奚落度水电站在内的30个在建违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在1179.4亿元人民币。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了哪些问题?
(2)材料一调查的主题对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对环保部门刮起了“环保风暴”如何认识?
(4)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准备就解决本地的环境问题向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一份议案。 你准备选什么问题?写出你解决此问题的两点建议。
第五单元答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