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括题:
3、文化创造巨大价值,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文化提升人类素质,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文化增进社会共识,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文化塑造良好形象,是经济发展的“大磁场”;文化提供不竭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永动机”。
答: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坚持发展先进文化等
4、2008年9月26至10月8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在郑州和开封进行;2009年1月26日“中原文化澳洲行”活动在澳大利亚悉尼拉开帷幕;2009年2月15日至20日,中原文化港澳行暨2009年豫港澳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香港、澳门举行。
答: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中原崛起;河南坚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等。
(一)选择题:
1、据统计,我省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0元。这表明(A、C、D)
A、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B、我省城乡居民实现了全面的小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 D、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差距
2、2008年,我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现役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及5万千瓦以上供热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建成,对21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了综合整治,13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5%、6.2%,均为“十一五”以来最大降幅。上述材料说明(A、B )
A、我省节能减排成果喜人
B、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
D、我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2、亚洲艺术节上,亚洲各国风情与灿烂的中原文化交互辉映给我们的启示:
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局面;任何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全世界的,都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等。
11、亚洲艺术节对中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保护和继承中原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宣传河南,让世界了解河南源远流长的文化;促进了各国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促进等。
10、亚洲艺术节在河南举办的原因:河南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河南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河南人道德素质较高;河南加强对外开放与宣传;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等。
9、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 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8、河南历史悠久,列举河南古代有名的文学家、科技、建筑、文物及雕刻。
古代文学家:韩愈、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
古代科技:张衡,地动仪;僧一行,历法;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杜诗,水排等。
古建筑:巩义康百万庄园、开封山陕甘会馆、南阳知府衙门、登封中岳庙等。
古文物:司母戊鼎、连鹤方壶、金缕玉衣等。
雕刻:龙门石窟、安阳小南海石窟、义马鸿庆寺石窟等。
7、河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并简单加以介绍。
红色旅游资源有:郑州二七塔;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林县红旗渠;登封任长霞纪念馆;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台前县刘邓大军度黄河纪念地;驻马店杨靖宇将军故里;扶沟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等。
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中共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同内涝、风沙、盐碱进行坚决斗争。
任长霞纪念馆,原登封市公安局局长,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公安局长。她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
“二七”纪念塔,坐落在市中心,是为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红旗渠,“人工天河--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史无前例的一大杰作;体现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和感人精神。
6、河南有哪些特产、旅游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特产:新郑大枣;中牟大蒜;开封西瓜;信阳茶叶等。
河南旅游资源:郑州二七纪念塔、黄河游览区;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开封龙亭、铁塔、相国寺、包公祠等。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木兰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愚公移山传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唢呐、豫剧、曲剧、皮影戏 、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唐三彩 、汴绣工艺 ,马街书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少林功夫、太极拳、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等。
5、河南有哪些知名的品牌、优势及劣势?
河南知名品牌:郑州思念、宇通;漯河双汇;信阳毛尖茶叶;巩义竹林众生制药等。
河南优势:交通便利;文化及旅游资源丰富;农产品丰富;气候适宜;文化历史悠久等。
河南劣势:人口多;科技水平文化素质不高;农业大省,不利于快速发展经济;资源浪费严重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