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括题:
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努力维护教育公平;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等。
5、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士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五多五少”勾勒出了中国民众就医蓝图:政府多预防,百姓少得病;政府多保障,百姓少担忧;政府多监管,百姓少花钱;医疗多网点,患者少跑腿;医院多便捷,患者少麻烦。
党和政府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一)选择题:
1、民生是和谐之本,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是 ( C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民生问题涵盖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食品安全等方方面面,件件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国家关注民生 (ABC)
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D、有利于我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3、近年来,物价上涨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心、议论最多的话题,党和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物价,促进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国家高度重视物价问题是因为 (BD)
A、解决物价上涨过快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B、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稳定物价是现阶段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6、国家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加强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衔接;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调节和进出口调节方式,适当增加紧缺消费品的进口;健全农产品等的供求和价格变动的检测预警机制,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
5、为解决民生问题,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正义;积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积极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等。
4、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合理化建议?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扩大民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健全法治;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等。
3、近几年来,为解决民生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制度等。
2、在我们周围还存在哪些民生问题?
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就业难,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差距过大,食品质量缺乏保障等。
1、为什么要关注民生?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