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0425  240433  240439  240443  240449  240451  240455  240461  240463  240469  240475  240479  240481  240485  240491  240493  240499  240503  240505  240509  240511  240515  240517  240519  240520  240521  240523  240524  240525  240527  240529  240533  240535  240539  240541  240545  240551  240553  240559  240563  240565  240569  240575  240581  240583  240589  240593  240595  240601  240605  240611  240619  447090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的本质和核心

试题详情

1、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P44第二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P45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45

4、“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P45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试题详情

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P44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试题详情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试题详情

5、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实现后,我国前景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或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展望祖国未来,前景无限美好,“无限美好”指什么?)P37

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

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7、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8、青少年如何为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1)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创造性人才。

(4)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试题详情

4、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状况(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原因/我国目前小康水平的特征):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试题详情

3、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实施了哪些战略/决策?

  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免除农业税、“两免一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贫攻坚、工业反哺农业等

试题详情

2、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的含义/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并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试题详情

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怎样的方针?P35

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2、“四个尊重”方针的重要性(作用):P36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孕育人才、凝聚和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3)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4)创造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P35-36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目的与意义:P36第四段

4、什么是创造?P36

创造指的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和新事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