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0927  240935  240941  240945  240951  240953  240957  240963  240965  240971  240977  240981  240983  240987  240993  240995  241001  241005  241007  241011  241013  241017  241019  241021  241022  241023  241025  241026  241027  241029  241031  241035  241037  241041  241043  241047  241053  241055  241061  241065  241067  241071  241077  241083  241085  241091  241095  241097  241103  241107  241113  241121  447090 

1.洛克菲勒虽为巨富,给子女的零花钱却少得可怜,他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让孩子懂得财富的来之不易,要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懂得勤俭节约。

试题详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是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人的美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生活中应当量力而行,不贪图虚荣,不盲目攀比,树立良好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文明消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活动法、讨论法、合作与探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如下名言。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教师:同学们,上述格言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格言警句?

学生1:这些格言都反映了勤俭的重要性、浪费的危害性,我们应该坚持勤俭节约。

学生2:成由俭,败于奢。

学生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学生4: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教师:由此可见,勤俭历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第三课时  勤俭节约,文明消费

『讲授新课』

………………………………活动一(理性思考)………………………………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等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从而能够富国强兵、称雄列国。西汉文帝躬行节俭,与民生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繁荣景象。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以勤俭治国,而使国富民强,社会繁荣。

教师:1.这些帝王做了哪些对国家有益的事?

2.给国家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1. 这些帝王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躬行节俭,与民生息,轻徭薄赋。

试题详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还需要勤俭节约的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本课旨在说明国家、企业、个人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让学生深刻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牢固树立铺张浪费耻、勤俭节约荣的意识,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采用活动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合作与探究法等多种方法,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等主题作用,其中,设置了一个“辩论台”,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最后,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自我反思,真正做到勤俭节约,文明消费。使这节课落实到实处。

试题详情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事实材料理解“富而思源”的重大意义,并且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富而思进”的意义。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从社会现实中感悟到自己的责任,感悟到什么是“崇高”什么是“责任”,用事实激发学生崇高的责任感。

勤俭节约  文明消费 

试题详情

2.他的付出有何收获?有何影响?

学生1:他成为人们尊敬的人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他带来了经济效益。从他身上人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承担责任所带来的荣誉。当然,他的收获还有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学生2:他的付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体育的发展。

试题详情

1.他是以何种方式回报社会的?

学生1:到内地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学生2:热衷于慈善事业,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出资150亿。

试题详情

2.当个人占有的资源远远大于社会平均占有量时,个人的社会责任就相应增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辩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

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

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教师:就像歌中唱的一样,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3亿人口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人已经过上了比较富裕、殷实的生活。而且,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华人入选“福布斯富人榜”,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跻身世界百强之列。那么,为什么会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1: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决策。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

学生2:因为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安定,人民勤劳。

教师: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又产生了什么结果呢?

学生1: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确实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了起来。甚至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大富人。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

学生2:我认为产生的结果是在我国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贫富悬殊。

教师:那么,现在所达到的水平是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学生:当然不是。因为我们要建设的是全面的小康社会,应消除贫富差距。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很多人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富民政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的出现也是不可忽视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教师:古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当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时,有人就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示怀疑。那么,我国有没有相关的政策、战略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共走富裕路的要求?

学生: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等,鼓励、奖励到这些地区去投资,并出台了优惠政策。

教师: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有助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下面材料。

材料一: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中部崛起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家先后适时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出现了良好发展的势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中部地区蓄势待发。

教师: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有什么意义?

学生:可以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快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改革和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又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激励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仅靠党的政策行吗?

学生:不行。

教师:那么,还需要哪些支持的力量?

学生1: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区人民的不懈努力。

学生2:还需要先富起来的人自觉为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努力。

……

教师:是的,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采取有力的措施外,除了人民的勤劳、智慧、开拓进取和积极创新之外,还需要先富的人们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那么,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都采用了何种方式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活动二(畅所欲言)……………………………………

学生交流在课前收集的典型事例、相关资料。

学生1:李连杰创建了一个名为“壹基金”的慈善基金,支持和帮助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2:我国著名企业家李大鹏热衷于公益事业,多年先后出资8000多万元人民币。

学生3:还有大批的企业家纷纷到贫穷落后的地方去投资办厂,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教师: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

板书:第二课时  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

板书1. 富而思源

……………………………………活动三……………………………………

多媒体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霍英东的故事。

问题:

试题详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先富带后富”的社会意义;认识到这项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伟大事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激励学生树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从小做一个有理想,懂得回报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富而思源”的意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