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332  241340  241346  241350  241356  241358  241362  241368  241370  241376  241382  241386  241388  241392  241398  241400  241406  241410  241412  241416  241418  241422  241424  241426  241427  241428  241430  241431  241432  241434  241436  241440  241442  241446  241448  241452  241458  241460  241466  241470  241472  241476  241482  241488  241490  241496  241500  241502  241508  241512  241518  241526  447090 

第三课  封建社会的兴衰

第四课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试题详情

3、辨析题:

  私有制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

试题详情

2、不定项选择题:

  国家

  A 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B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 在阶级社会里是阶级统治工具   D 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产生的

  解题思路分析及正确答案:此题选BCD。在审题时,我们应发现,此题考查的是:国家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等。A项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看国家得出错误的结论,因为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所以它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B项说的是;国家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或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项说的是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D项揭示了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准确答案是BCD。

试题详情

1、单项选择题: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 生产工具   B 劳动者    C 生产资料   D 劳动对象

解题思路分析及正确答案:此题选B 。在审题时,我们应发现,此题考查的是: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选项A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C 是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统称,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D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显然,它们都不符合题意的要求,准确答案只能是B。

试题详情

4、运用生产关系的基本概念,去透视和分析每一种生产关系的特点。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种生产关系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而且可以深刻领会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基础或决定其它两方面的是什么。

试题详情

3、抓住生产力发展的这一主线,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消亡,都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文字的出现,脑、体分工,科学文化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

试题详情

2、学会用生产力标准去衡量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否

奴隶制度虽然是一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存在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它代替原始社会,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因为这种制度建立以后能够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见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不在于这种社会是否存在剥削。

试题详情

1、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每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如:(1)我们既要看原始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又要认识到它是建立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因而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2)我们既要看到一种生产关系建立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又要看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这种社会的末期,旧的生产关系必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而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试题详情

(三)最野蛮的剥削制度

1、理解:正确理解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剥削的残酷性。这问题,先指出在奴隶主的强制劳动中,奴隶们要完成最大限度的无偿劳动。同时,还必须受奴隶主严密监督以及酷刑折磨,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往往被折磨得遍体残疾,过早死亡,所受到的是非人的待遇。然后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进而从奴隶制生产关系三个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说明。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而且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奴隶制生产关系其他两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奴隶制是一种极其残酷、野蛮的剥削制度。

2、最残酷的压迫制度(理解)

3、山穷水尽的奴隶制

理解:正确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灾束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的原因和表现。这问题实际上是对奴隶制生产关系固有的局限性,即在奴隶劳动中故意不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的理解。为此,一是要指出“有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原因和表现;二是要强调“故意不使用”是其主要特征;三是明确这一局限性是“固有的”,即从来就有的、不可克服的,但在奴隶社会后期及至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尚没有成为生产关系的主导,只是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那种历史条件下,才导致奴隶制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奴隶制生产关系局限性明显地暴露出来的过程,也就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从促进生产力发展转变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试题详情

(二)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1、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识记:了解奴隶制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战俘不再被杀死,变成奴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二是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就有可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奴隶在大规模的生产劳动中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其分工越来越细密),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金属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二是金属工具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发展起来。三是手工业显著发展起来。四是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

运用:运用有关史实,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个问题先指出判断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不是看是否存在剥削,而是看这种新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然后指出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原因。同时阐明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的表现。这就不难得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的正确结论。

2、文字的出现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历史过程。奴隶社会之前没有文字,人们往往采取结绳的方法实物记事。比结绳更为进步的是图画文字。但这不是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字是从象形文字开始的,而这种文字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都创造过自己的象形文字。

识记:了解文字出现的意义。这应指出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经验和自然知识得到继承、积累和传播,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此,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奴隶社会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开端。

3、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的必然性、分工的基础和作用。在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广大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能够提供较多的剩余品,这就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于是就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既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然,应看到脑力劳动者的这一成就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劳动的基础上的。

识记:了解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脑力劳动者的任何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广大体力劳动者(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道理。

识记:了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原因及其实质。在奴隶社会,奴隶们被剥夺了享有科学文化教育的权利,从事脑力劳动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奴隶主脱离体力劳动,把体力劳动看作是“卑贱人”干的事。他们还利用自己所占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奴隶的思想统治。这样就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实质就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