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377  241385  241391  241395  241401  241403  241407  241413  241415  241421  241427  241431  241433  241437  241443  241445  241451  241455  241457  241461  241463  241467  241469  241471  241472  241473  241475  241476  241477  241479  241481  241485  241487  241491  241493  241497  241503  241505  241511  241515  241517  241521  241527  241533  241535  241541  241545  241547  241553  241557  241563  241571  447090 

1、  成长中的我

(1)    认识自我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七上第二课P15――16),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七上第二课P17)

知道青春期心理恒生常识(七上第二课P19),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七上第二课P21)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七上第三课P34)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九第一课P2――8)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九第一课P6――8)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七上第四课P41――50)

(2)自尊自强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七上第一课P2――6)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九第四课P35――41)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八上第二课P15――20)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八上第二课P21――24)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九第四课P37)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八上第三课P33――36)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九第三课P24――27)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八下第十课P15――24)

(3)学法用法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七上第十一课P32――34)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七下第十二课P47――56)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九第三课P29),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八上第四课P46),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九第三课P30――31)。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八上第四课P40――44)

试题详情

2、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中难题约占10%。

试题详情

4、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其中先闭卷考试50分钟,交完第1卷后再进行开卷考试70分钟。

试题详情

3、  思想品德、历史两科均有开闭卷,地理学科只有闭卷试题

试题详情

2、  全卷采有垂闭卷结合的方式。选择题部分为闭卷考试,非选择题部分为开卷考试。

试题详情

1、  书面笔答的方式

试题详情

28、张某在与他人斗殴的过程中,导致他人重伤并不治而亡,张某也失去了一根手指。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远走他乡隐姓埋名,靠在建筑工地打工维持生活。后来,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追捕逃犯的“扫黑”行动,公安部门在网上公布了张某的照片以及他的一些体貌特征,特别是他少了一根手指的事实。建筑公司的一名职工在网上看到消息后,就向公司领导反映了情况,公司领导就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了张某,最终张某落入了法网。

张某在被捕的时候心里很不服气。他认为公安部门在网上公布,建筑公司的领导、职工向他人泄漏他缺少了一根手指的事实,都是对他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1)张某有没有隐私权?为什么?(6分)

(2)公安部门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吗?为什么?(8分)

试题详情

26、某个同学说:“学习是我个人的私事,我愿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学,谁都管不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25、有人认为:“有着良好名誉的人,是受人尊敬和赞誉的人,其名誉权不会受到侵害。”这个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为什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