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417  241425  241431  241435  241441  241443  241447  241453  241455  241461  241467  241471  241473  241477  241483  241485  241491  241495  241497  241501  241503  241507  241509  241511  241512  241513  241515  241516  241517  241519  241521  241525  241527  241531  241533  241537  241543  241545  241551  241555  241557  241561  241567  241573  241575  241581  241585  241587  241593  241597  241603  241611  447090 

1.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试题详情

2.通过对艾滋病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能力目标

试题详情

1.掌握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试题详情

2.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人的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症。该病首先在美国报道,传播迅速,感染者已达1800万人以上,且日趋增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1988年12月1日为首届国际艾滋病日,动员各国人民与艾滋病作斗争。

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嗜体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具有嗜T4细胞的特性,使被侵细胞丧失免疫功能。最终导致免疫抑制,使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

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及无症状而携带病毒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目前已从上述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液、尿液和其他一些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离出艾滋病毒。但流行病学仅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估计艾滋病人每毫升精液中可含有1000万个艾滋病毒,成为传染性最强的体液,故有异性间性接触及男性同性恋性行为的感染者可高达73%。而艾滋病者78%有同性恋史。由于病毒长期存在于血液中,因此,被艾滋病血液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就成为静脉药瘾者(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被感染者的血及血制品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受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亦可经产道分娩以及分娩后哺乳等密切接触途径传染给婴儿。用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作供体亦可传染该病。嗜血昆虫如蚊子、臭虫等体内已分离出艾滋病,但它们是否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目前尚无定论。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半年至5年不等。成人性交感染潜伏期较长,而输血潜伏期较短。儿童患者潜伏期较成人短。

患者多在60岁以下。有下述接触史如输血、注射和不洁性交史等并伴有持久性淋巴结病、发热、消瘦、腹泻、严重不适和乏力等条件致病感染(如皮肤黏膜白色念珠菌、病毒感染、肺囊虫病、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各种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严重障碍等表现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去医院请医生检查、分析和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测。治疗原则:用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机能和对症治疗(如抗感染、抗肿瘤治疗)。

预防艾滋病十分重要,由于其主要通过性接触、静脉用毒瘾药品、污染的血液、血制品以及母婴传播,因此,预防感染的主要原则是防止接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的血液、精液、尿、粪、唾液、宫颈和阴道分泌物。其预防要点:

(1)防止与患艾滋病者发生性接触,包括同性或异性,特别是同性恋者,因肛交引起直肠粘膜破损,是感染艾滋病的常见途径。妓女检查艾滋病毒的阳性率也较高。

(2)禁止滥用注射药物,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及药物。

(3)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应尽量减少输血,或采用血液成分和衍制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浆。

(4)供血者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抗体阳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液或作器官、组织移植。

(5)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6)女性艾滋病人应避免妊娠。

(7)对病人废弃的物品须作消毒处理,或装入双层无破漏塑料袋内再作处理。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可用有效的消毒药(如漂白粉,70%酒精,0.2%次亚氯酸钠等)或煮沸消毒。

(8)医务人员和检查人员,应避免被病人用过的针头或器械刺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污染物,若偶被污染应彻底清洗消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试题详情

1.疾病是由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

细菌 人类常见的结核、痢疾、破伤风、痈和疖等疾病都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有球、杆、弧形等不同形态,没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却有特殊化学成分的细胞壁。少数杆菌如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一种特殊的芽胞形态,芽胞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可在土壤中生存十几年之久,需用121℃的蒸气20分钟或延长煮沸时间才能杀灭。

细菌可被一些染液着色。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分为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这是一种复染色法。先用结晶紫、碘液染色后,用酒精脱色,再用复红染色。细菌不能被酒精脱色呈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细菌能被酒精脱色,再被复红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菌。常用此染色法作为细菌的鉴别或药物选用的参考。如引起疖子的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用青霉素、红霉素治疗效果好;引起菌痢的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菌,用青霉素治疗则无效。

细菌可在含有牛肉汤、蛋白胨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病人血液、咽拭或大、小便通过培养来观察细菌生长繁殖的特点加以鉴别以明确诊断。进行预防注射的菌苗也是通过细菌培养方法来制备。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时,由菌体破裂释放内毒素或由菌体分泌外毒菌和其他致病物质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对细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

病毒 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比细菌多,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感冒等。它比细菌更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至几十万倍才能看到,有球、杆、砖、枪弹或蝌蚪状体等形态,基本结构由核酸及外面包被的蛋白质衣壳所组成。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系统,不能在人工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培养和组织培养,因此对病毒的诊断较少用培养方法、而更多利用检查病人血清中抗体测定。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可使细胞破裂或死亡,当病毒侵犯主要脏器如脑、心肌等可致严重疾病。有些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慢性感染,造成疾病持续,如慢性肝炎等。目前对病毒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靠人体免疫力来恢复健康,因此应用病毒疫苗预防疾病十分重要,目前已有麻疹、小儿麻痹症、乙型脑炎疫苗等。

立克次体 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有类似细菌的结构,但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引起疾病常以虱、蚤和蜱、螨等为媒介在人群间进行传播,如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螺旋体 比细菌大,细长螺旋形,有细菌的基本结构,但与原虫一样运动活泼,可由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如回归热、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

支原体 比细菌大,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因无细胞壁,故无固定形态。目前仅肯定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非典型性肺炎。

衣原体 比细菌小,需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如沙眼衣原体。

真菌 霉菌、蕈类都属于真菌类。比细菌大,形态也较细菌复杂,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多细胞真菌形如丝状,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可引起人体皮肤粘膜浅部感染,如皮肤、毛发、指(趾)甲癣症。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能侵袭人体的深部组织或脏器,往往引起继发感染。真菌疾病不能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杀伤细菌,对真菌不起作用,反而因抑制细菌生长而使真菌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真菌感染。

原虫 是寄生虫中单细胞动物,比细菌大,也须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清。虫体中都有一个细胞核,以伪足、鞭毛或纤毛为运动细胞器可以自由活动,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不活动而生成抵抗力较强的包囊,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环节。人体寄生原虫有好多种类,分别寄生在血液、内脏、肠道、口腔以及阴道内,通过直接接触、昆虫媒介或接触污染包囊而传播。我国主要原虫病有疟疾、黑热病、阿米巴痢疾和滴虫性阴道炎。目前疟疾已大大控制,黑热病已基本消灭。

蠕虫 是寄生虫中多细胞动物,已有器官分化,一般肉眼可见,虫体靠肌肉收缩蠕动。寄生在人体的蠕虫主要分为吸虫、绦虫和线虫,可寄生在人体的许多脏器里。寄生蠕虫的生活史中常有中间宿主,以虫卵或幼虫感染宿主引起地方性流行。

吸虫形状常为扁平叶状,大多数吸虫是雌雄同体,靠吸盘吸住在宿主的脏器上。最常见的吸虫为寄生在肠道内的姜片虫、寄生在肝胆道中的肝吸虫、寄生在肺组织里的肺吸虫、寄生在血管里的血吸虫,它们都能引起相应组织病变和全身性反应,如消化不良、肝硬化、便血、咯血痰等症状。

绦虫形如扁带,虫体分头节、颈节和链体三部分,链体由许多节片组成,最长的绦虫节片可多达几千节,体长达10米。成虫寄生在宿主肠腔里,节片不断从颈节陆续分生、链体尾部不断脱落,故在大便里可见到白色节片。故猪绦虫和牛绦虫,治疗时一定要检查排出虫体有无头节。幼虫囊形,也叫囊虫。寄生在猪肉或牛肉里,人吃了未熟的这种肉可生绦虫病。猪囊虫也可在人体内生长,叫囊虫病。在西北牧区寄生在狗体内的小绦虫,幼虫寄生在骆驼、羊体中,称包虫,人也可生包虫病,最常见的是肝包虫病。

线虫形为管型,以蛔虫、蛲虫最常见,尤其是儿童的感染率非常高,影响其生长发育。危害最大的是钩虫和丝虫,以前是我国的重大寄生虫病,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接近消灭。

试题详情

4.调查内容参考:(1)当地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名称,这些病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之后以及近年来的传播流行情况和原因;(2)当地历史从未有过、近年来新出现的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原因;(3)当地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4)当地传染病的预防措施;(5)人们对传染病患者、患者家庭的看法和态度等。

活动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写明调查人、调查时间、被调查人或资料来源、调查提纲、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等内容。

●备课资料

试题详情

3.可以通过访问当地医学院校的老师、医院和防疫站的医务人员等进行调查,也可以从当地的报纸、刊物、书籍、电视节目及互联网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

试题详情

2.调查前拟好调查提纲,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途径、调查内容等;

试题详情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小组中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调查;

试题详情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活动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本情况。

活动过程和方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