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420  241428  241434  241438  241444  241446  241450  241456  241458  241464  241470  241474  241476  241480  241486  241488  241494  241498  241500  241504  241506  241510  241512  241514  241515  241516  241518  241519  241520  241522  241524  241528  241530  241534  241536  241540  241546  241548  241554  241558  241560  241564  241570  241576  241578  241584  241588  241590  241596  241600  241606  241614  447090 

3、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绵羊的长毛和白毛       D.番茄的红果和柑橘的黄果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单眼皮和双眼皮       B.有耳垂和无耳垂   

C.直发和黄发        D.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试题详情

1、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  )

   A.性状      B.基因     C.细胞核    D.生殖细胞

试题详情

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

试题详情

4、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

试题详情

3、了解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试题详情

2、了解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试题详情

知识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试题详情

2.让人震慑的埃博拉

与埃博拉相比,今天的SARS(非典型肺炎)更是极小极小的传染病了,因为前者的发病后死亡率是70%~90%,而SARS死亡率不过3%~5%。但是,今天的SARS与埃博拉的源头可能十分相似,都可能是来自动物,就像艾滋病病毒一样,因此埃博拉和SARS这类新型传染病表达了现代社会传染病流行和起源的某种规律,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今后征服这类新的传染病。

埃博拉杀人血淋淋

埃博拉是民主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命丧黄泉。由于这种病病因不明,便称为埃博拉病。3年后,埃博拉病又在苏丹出现,也造成数百人死亡。此后,这种不明病因的疾病每隔几年或10余年就要兴风作浪一次,或大打,或小闹,弄得全世界人心惶惶。比如,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爆发,夺去245人的生命,2000年又出现在乌干达,导致近百人丧生。

埃博拉的凶险不仅在于其传染途径,而且在于其发病后致死病人的惨状和病人极度痛苦的样子。埃博拉可以通过任何液体,包括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任何分泌物传播,经过4~16天的潜伏期后,病毒在患者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侵袭各种器官组织。病人首先表现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半数病人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皮疹,大多数在第5~7天七窍流血而死亡。

最为恐惧的是,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当无数病人都这样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产生广泛的内出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无异于一场异常残酷激烈的战役结束后,在战场上留下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样,与SARS一样,埃博拉最易受感染的是医护人员。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流行时,第一例被发现的病人就是医院的36岁的化验师金夫姆,因为他的工作是采集血样,因而最易受到感染。刚开始医生诊断他时还以为他是痢疾,因为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腹泻。但几天后金夫姆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出现流血、吐血,在发病后第4天金夫姆便死亡。随后,参与医护金夫姆的5名医护人员也染病,且全部病死。

这种现代社会的烈性传染病震惊了国际社会,世界卫生组织(WHO)因此把埃博拉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级病毒”。

埃博拉的庐山真面目

如此凶险的疾病,如此猖獗的病毒,那么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非常遗憾,从1976年发现这种病毒和疾病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埃博拉的真相,目前只知道它是一种丝状病毒,其共同的特征是体积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仅由一个核酸核心和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而且成熟的埃博拉病毒体内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无细胞器,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依靠宿主(如人)细胞提供的原料和酶系统存活繁衍。而且病毒以奇特的方式繁殖,在宿主活细胞内以其基因为模板,复制出新病毒,增殖速度极快(有些类似艾滋病病毒的繁衍),而且对抗生素不敏感(也类似HIV)。

正是由于有这些特性,埃博拉显得神秘莫测,同时极富变化,也像今天人们追踪的导致SARS的冠状病毒变种。目前已知埃博拉病毒有4个不同的变种,其一是民主刚果北部的病毒变种;其二是在苏丹南部发现的病毒变种;其三是1989年在美国雷斯顿实验室发现的使恒河猴染病的病毒变种;其四是1996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一名瑞士女病人身上分离出的病毒变种,幸运的是这位染病的女病人没有死亡。

由于有这些特点,埃博拉成为不治之症的代名词,而且每隔几年就要出来闹腾一次,弄得全世界人心惶惶,束手无策。比如,最近的两次是2000年10月,乌干达局部地区爆发埃博拉病,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426人受到感染,其中172人死亡。2001年10月下旬在加蓬东北部奥果韦·伊温多省扎迪埃州流行,一直到2002年3月中旬,当地共有65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53人死亡,12人康复。而最后一名埃博拉病人是在2002年3月19日死去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埃博拉病毒最先于1976年在刚果(金)被发现,此后在加蓬、苏丹、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乌干达等非洲国家也先后发生过,迄今全世界的感染者达1600多例,其中1000多人死亡。

埃博拉:你从何处来

剩下的问题是,埃博拉从何而来?答案也是不确定的,多数人的推论是从动物而来,理由和现象有好几个。最近,英国Purdue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埃博拉病毒不仅夺去数以千计人的生命,同样,这种病毒也袭击鸟类。他们对埃博拉病毒的生化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这种致命病毒的外部蛋白与某种鸟类的逆转录病毒相似。这提示病毒可能是从鸟类传播给人类的。

另一个事实是,以前发现埃博拉只感染人类和猴子。比如,刚果(布)西盆地地区的凯来县和姆博莫县是埃博拉病病毒传播重灾区。该地区发生疫情初期的死者生前曾食用过病死的猴、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肉,而且2000~2001年,埃博拉病曾在该地区流行,造成数十人死亡。因此推论可能埃博拉病毒是从猴传染给人的。对此,加蓬政府也有相同的怀疑,因此政府表示,除了今后将努力加强对流行病尤其是埃博拉出血热的全面监控外,还号召加蓬人民提高警惕,切忌猎食野生灵长类动物,以防止埃博拉病的再次肆虐。

人类能否战胜埃博拉

那么,人类有没有能力战胜埃博拉呢?在长远的将来也许会,但在近期还存在许多难题,不过对病毒的致病毒性和初步对疫苗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

美国贝塞斯达的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一个小组于最近初步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破坏血管和组织细胞而导致大量出血和其他症状的关键机制。这个小组的负责人Nabel解释说,他们对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该病毒以一种分泌形式或以一种较大的变体形式(成为病毒新拷贝的表面部分)产生这种载糖分子。而埃博拉的这种糖蛋白分子可以抑制免疫细胞,同时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从而攻击和毁坏内皮细胞,使血管渗漏,导致出血。

因此,埃博拉的毒性并非埃博拉病毒与细胞结合导致细胞死亡,而是由随后在细胞内生成的病毒糖蛋白导致致命毒性。Nabel认为,在杀死细胞之前,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必须逐渐达到一定的阈限,即足够的数量。这就会给该病毒足够的时间迫使被感染细胞产生新的病毒拷贝。然后,细胞的死亡有可能蔓延到其他细胞。

Nabel研究小组还对取自于人和动物的未受损伤的血管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用流感病毒感染血管的内皮细胞,这些流感病毒是经基因工程处理使其携带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基因的病毒。结果发现,在48小时内,大量的内皮细胞开始死亡,并且血管出现渗漏。

顺理成章地,Nabel研究小组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查明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如何杀伤人细胞。Nabel推测,该糖蛋白可能与细胞内的某种蛋白结合,而阻挠这种相互作用的药物就可能抑制埃博拉病毒在体内的传播,并可使人体免疫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来抗御感染。

2002年10月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NIAID)宣布,在未来的6~8个月时间内,一种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将很快进入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已经在黑猩猩中对这种疫苗进行了研究,因此为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人体临床研究提供了保证。这种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疫苗是由NIAID与荷兰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Crucell NV公司合作开发的。

但是美国军队传染病学研究所Geisbert等人表示,埃博拉疫苗对人的保护作用可能不大,尽管动物实验表明疫苗可以保护小鼠和荷兰猪,但这种疫苗对灵长类动物无保护作用,对26只恒河猴做接种试验,结果除1只接种灭活病毒的恒河猴幸免遇难外,其他25只全部死亡,死亡时间最短为接种后6天,最长为接种后11天。这提示埃博拉病毒感染啮齿类动物模型可能不能评判疫苗对灵长类动物的免疫效果。

尽管如此,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最近乌干达卫生部传染病局局长奥克瓦瑞就提出,乌干达病毒研究所和疾病控制中心与美国专家合作,对254名未发病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进行研究。该领域的专家认为,这些未发病者的血液中可能存在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从而阻止了埃博拉病的发作。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人血液细胞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发现埃博拉病毒抗体。如果研究工作进行顺利,预计这种疫苗2004年即可问世。

不过,迄今最有效的防止埃博拉蔓延的方法是,病毒在60℃的条件下60分钟可被杀死,而使用高压蒸汽消毒最为有效。

因此,埃博拉是一种随人们生活和环境变化像感冒病毒那样不断变异的生物致病原。它像一个阴影,随时伴随着人类,人类要征服埃博拉还任重道远。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