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引导探究
师: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为了具有可操作性,我们选取“霉菌”作为研究对象。什么是霉菌呢?大家请看这块原本酥软可口的月饼,它是我在一个遗忘了的月饼盒中发现的。它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生:(笑)长满绿毛,发霉了!
师:谁还在其他物品上见过?
生:我见过长在橘子皮上的绿毛毛,长在馒头上的黑毛毛,没有晒晾的皮鞋上也会长出一层绿毛毛……
师:“霉菌”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些资料来了解一下。(多媒体放映:“霉菌”的图文资料包括种类、形态结构及用途)
生:(认真观看、聆听)
师:现在我们对霉菌已有所了解,知道了那些不同颜色的“毛毛”就是霉菌。谁能告诉我,我的月饼为什么长出了霉菌?
生:(抢答)存放的地方温度高,月饼又潮湿造成的。
师: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并把它们列出来,简单地说一说理由。
生:(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夏天的食品比冬天的食品容易发霉,潮湿的物品比干燥的物品容易发霉,空气流通较好的环境中物品不易发霉……所以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空气、阳光等。
师:同学们考虑得比较全面。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但是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我们今天只探究温度(顿一顿)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板书: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有影响吗?不妨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生:根据生活经验,假设温度影响霉菌的生活。
师:大家注意,不能随意无依据地对问题作出假设,应该在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假设。如假设“温度影响霉菌的生活”,下面就需要通过做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动手操作之前,需要先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哪些内容?请大家自学第15页第三段内容,然后根据提示,各小组进行讨论。
生:认真看书学习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非常好。你们打算选用什么材料来作实验?(提示)哪些物品容易长出霉菌?
生:(小组代表发言)月饼、馒头、橘子、梨、油菜、西红柿……
师: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湿润的主食都可以。假如用馒头作材料,该怎么处理?用几个(或几块)馒头?把它们放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思考)
师:(提示)由于时间关系,这次实验我们要探究的因素是“温度”,妈观察温度的变化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谁来说一说?
生:将一个馒头放在低温下,另一个馒头放在高温下。
师:为什么要用“两个”馒头?
生:把“两个”馒头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下,才能比较出温度变化对霉菌的影响。
师:说得棒极了!考虑实际情况,怎么创造“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
生:(讨论)将馒头放在冰箱的保鲜层里,就是低温环境。
师:想到利用冰箱非常好。实际上将另一个馒头放在正常室温下就可以了,不需高温,因为低温和室温就能形成一组对照,比较这组对照下的实验结果就能反映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种实验方法叫做“对照实验”(板书: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步骤。
(学生思考、领悟)
师:刚才提到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现在“两个馒头”处于不相同的温度下,想一想光照、空气、水分等其他因素对这“两个馒头”的影响程度相同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不相同。比如室温下的馒头受空气干扰大一些。
师:既然不相同,实验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温度”这一个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因此,还需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最好是把两个馒头“封闭”起来,使其他因素对“两个馒头”的干扰尽可能相同,想一个可行的办法。
生:可以把馒头分别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
生:可以把馒头分别装在透明的可乐瓶中,盖上瓶盖。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都不错。我们把这种处理方法叫做“单一变量法”。(板书:单一变量)在实验中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这个变量因素要设置对照,而对其他因素要控制使它们对实验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下面观察我的操作处理有无不妥之处。(师把两个大小不同的馒头分别装入体积不同的塑料袋中……)
生:两个馒头大小不同,两个塑料袋大小不同,一个扎袋口,另一个未扎袋口,都将影响实验效果。
师:看来大家理解了“单一变量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探究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谁能预测一下实验结果?
生:放在温暖潮湿处的馒头容易长出霉菌,放在低温潮湿处的馒头不易长出霉菌。
师:如果实验结果正如这位同学所说,那么实验结论是什么呢?
生:温度影响霉菌的生活。
师:说明结论与假设一致。如果不一致,该怎么办?是假设错误了,还是实验结果不真实,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原因了。一般地需要重复实验,实验结论才具有可靠性。
下面大家看书第15页第六段的提示,讨论一下本组将怎样做好观察记录。你见过哪些形式的实验记录,可介绍给大家。
生:(小组讨论)可设计表格,还可绘图、拍照、录像。
师:想法不错。观察记录贵在认真、坚持、实事求是。
(一)情景引入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
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
师:回答得很好,但还不全面。考虑一下小麦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比如某些生物也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谁来补充?
生:(各抒己见)那么农田中的杂草,土壤中的蚯蚓,小麦植株上的害虫,与小麦套种的玉米都能影响小麦的生长啦!
师:对。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刚才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边讲解边板书: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谁能说说在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中,哪些是生物因素?哪些是非生物因素?
生: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等。生物因素有蚯蚓、蚜虫、杂草、玉米、野兔……
师:说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非生物因素(强调性的)对生物的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