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不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海蜇 B扇贝 C虾 D银鲳
1、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带鱼 B中华鲟 C河蚌 D鲢鱼
3、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1、 动物的多样性 ①种类 ②生活环境 ③运动方式 2、常见的水中动物---鱼(fish) ① 形态结构(略) 体型、鳞片、鳍等 ② 生理特点 鳃:鳃丝和鳃盖, 有助水中呼吸。 小结: 体表被有鳞片,用鳃(gill)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fin)的协调作用游泳。 即: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3、其他水生动物 ①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他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②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他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③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他们体表有甲。 ④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4、水域环境的保护 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
激情、质疑 情绪激昂 专心致志、踊跃回答 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观察鱼缸中游动的金鱼 思考鱼是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书P3) 表述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方案、课后实施 搜集资料 实验探究 相互交流 得出结论 归纳整理 搜集资料 表述交流 归纳总结 表述交流 达成共识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
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质疑:鱼为什么适于在水中生活?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 巡视 帮助、指导 建议:模拟实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质疑: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自如呼吸? 组织学生实验探究 巡视 帮助、指导 师生小结 质疑: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 点拨、指导 答疑、解惑 质疑: 进行情感教育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
课后记 |
对鱼的认识尚可。关于其他水生动物,学生混淆不清,需要多次讲解练习和强化。 |
附达标检测:
2、搜集资料,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以及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通过实验探究,说出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学生活动
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模拟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第一课时 讲述生物圈Ⅱ号实验,分析失败原因,引入本章内容: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已知动物有150多万种。按照有无脊椎分成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动物生活的环境和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在陆地活动的,有在水中游泳的,还有在空中飞行的,让学生填教材中第2页表格:介绍水中生活的动物。 想一想: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水中呢? 像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运动的动力是什么?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那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来保持方向?各种鳍的作用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按教材提供的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1.活体整体观察,作出假设。 2. 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因为要保护动物,剪掉鱼鳍太残忍,不提倡用此法。 3.不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 4. 模拟实验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让学生实施计划,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让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让我们再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播放鱼呼吸的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 演示实验:用吸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指导学生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这说明什么? 图示鱼鳃的结构放大图,让学生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正因为鳃具有这样的结构,它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所以,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质疑: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所熟悉的动物分类。 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概括出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得出正确结论:鱼的外形呈梭型,可以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各种鳍的作用不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 观察鱼各个鳍的运动,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思路后,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向教师领取需要的材料用具。 实施计划,动手操作。 每小组派一人讲述本组得出的结论,表述交流。 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水从口进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流出。 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腮丝中有许多毛细血管,所以是鲜红色的,腮丝既多又细,这样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 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 |
1.教师活动
(1)实验材料:鱼缸、鲫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线、透明胶、钢尺、天平、墨水、涵管等。
(2)制作CAI课件。
2.学生准备: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明确点明动物分类的知识。如动物的分类依据,鱼类生活环境及鱼类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
[承前启后,推进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鱼的呼吸器官,分发实现器具,检查各小组教具准备情况并对各小组教具作适当调整,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原则。例如,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一下,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七页,大家先来明确一下这节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实验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的问题作出假设,最后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好,现在开始。
学生开始观察和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以便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教师:现在,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组的讨论。按照从第1组到第12组的顺序进行。
第1组:我们发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都在不断地一张一合,水从口中进去,又从鳃盖后缘出来,……
第2组:……我们发现鳃盖下面就是红色的鳃,如果鱼是活的,那就是红的;如果鱼死了,鳃就不再是红色的了……
第3组:我们发现鲫鱼的鳃是一片一片的,而且每一片鳃都是弯弯的,上面还有细细的、一丝一丝的结构,像梳子上的梳齿一样。……
每一组的回答都具有独到的一面,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组的闪光点和不足处给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自己完美的人生态度。
每一组的回答可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描述得非常形象逼真且准确,但对鱼鳃究竟是怎样呼吸的;也就是鱼鳃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可能有大部分小组不能答出。对于答出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要向他探询答案的来源,亦即知识的来源和借助的手段,以便使其他小组也学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如果绝大多数同学不能答出答案,教师要适时给以点拨讲解,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课外探究,培养学生具有不断钻研,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教师可作如下引导及布置课外作业:
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
学生:吸入气体的成分主要是氧气,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教师:对。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水里有溶解氧,那么,请大家考虑:(1)鱼不停地用鳃进行呼吸,从口里进去的水和从鳃里流出的水,成分一样吗?为什么?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2)查阅资料或咨询化学老师或用其他方法弄清从口进去的水的成分和从鳃里流出来的水的成分。从而证实水流经鳃时,鳃里进行了气体交换。
[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其他影像资料播放有关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海葵、海蜇、河蚌、海洋贝类以及鲸、白鳍豚等水生动物的内容。
教师提问片中涉及到的水生动物,边提问边总结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引导学生加以归类,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以及各种体态语言描述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是多么美丽的水下世界,同时配以美丽的海底世界、九寨沟的清泉、黄果树的瀑布群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等录像片断。转而用低调的语言、悲伤的表情,同时配以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溪流湖泊、石油泄漏的海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断,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的行为的愤概,引导学生讨论所见闻,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激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界是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人类的某些行为已经严重危害着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使学生确立珍爱生命,关注环境的观念,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行为的习惯。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周边环境(主要指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进行讨论,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对水域破坏的讨论,激发学生们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业布置,结束新课]
教师活动如下:
刚才,我们在观察和探究鱼鳃的时候已经给大家布置了第一个作业--探究水流经鳃时水中的成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的第二个作业是调查周边环境中水域环境在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调查形式:以个人为单位;调查方法:走访当地年长者;调查内容:破坏或没被破坏的原因,可以上网查询或查阅资料,最后写出300字的小论文。
1.教师准备:(1)吸管、墨水、剪刀。
(2)有关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和水域环境内容的教学软件或相关内容的影像资料。
(3)市售活鲤鱼(或鲫鱼)、死的鲤鱼各一尾。
2.概述鱼类主要特征。3.能够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水生动物类群。
●教学难点
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学方法
谈话式、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